主缢痕(初级缢痕;着丝粒区):染色较浅、向内凹陷成狭小区段的部位。次缢痕(副缢痕):除主缢痕外着色较浅的染色体缢缩区,不能弯曲,与核仁形成有关。常在短臂出现,位置相对稳定。随体:从次缢痕到臂末端的圆形或略呈长形的突出体。端粒:真核生物染色体臂末端特化的着色较深部位。由端粒DNA和端粒蛋白组成,高度保守。作用:维持染色体稳定性Homologouschromosomes(同源染色体/P21):Chromosomesthatpair(synapse联会)icloci(基因座)(单倍体):anism(生物体)containingthesetofchromosomesnormallyfoundingametes(配子).Diploid(二倍体):(karyotype):一个物种的一组染色体所具有的特定的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和数目。分离定律Segregation:一对等位基因在杂合子中,各自保持其独立性,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支配两对(或两对以上)不同性状的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各等位基因独立分配,不同对的基因自由组合。完全显性: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型相同。即AA与Aa表现相同。不完全显性:杂合子的表型介于显性纯合子和隐性纯合子之间,又称半显性(semi-dominance)。共显性:指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没有显、隐性的区别,在杂合时两种基因的作用都完全表现出来。复等位基因(multiplealleles)是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上位效应: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影响某一对性状,(epistaticgene):起遮盖作用的基因。下位基因(hypostaticgene):被遮盖的基因。隐性上位作用: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F2的分离比例为9:3:4。显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F2的分离比例为12:3:1。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重叠作用: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也称重复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显性抑制作用:,,:3。SexLinkage(性连锁)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交叉遗传(crisscrossinheritance),即男性男性患者的X连锁致病基因必然来自母亲,以后又必定传给女儿,这种遗传方式称交叉遗传。Sexlimitedinheritance(限性遗传)只在
遗传学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