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小学生语文良好习惯养成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所谓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固定态度与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有直接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重要因素。良好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事情。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社会在不断进步,各种现代化设备越来越先进。这就意味着各种高科技人才出现,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推动社会更进一步发展。要使一个人成为具有高学历、高素质等全面发展,能更好地迎接社会各种挑战,必须从小就养成一种良好学习习惯。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应该养成哪些习惯? 一、养成工整、规范地书写汉字习惯 1962年郭沫若先生为《人民教育》题词:“我们从低段开始加强写字指导,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养成了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若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练习写字还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人可以写字,字可以显人,写字意义远远超过练字本身。写字教学进行得好,有利于巩固汉字。同时良好写字训练有着积极教育意义与心理学意义,它不仅能培养学生认真、细心良好习惯,勤奋、刻苦精神,健康、高雅情趣,还能促进注意力、观察力、意志力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小学生要:“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速度。”在“阶段目标”与“评价建议”中特别强调养成正确写字姿势与良好写字习惯。然而在教学实践中,老师有意无意地会将“漂亮、美观”看得较重,其实对小学生写字要求应该重在正确与工整,可以在写得正确、工整基础上鼓励把字写得漂亮一些。二、养成熟读、背诵课文习惯南宋教育家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又说:“读得熟,则不解说自晓其义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无非强调熟读是理解文章基础。《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复述与背诵。”这既是对背诵这一教学手段肯定,也是通过教学法规形式要求语文教学要使用这种教学手段。但是,近些年语文教学实际,背诵是被忽视。一些人脑中有一个错误公式,即“背诵=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有诸多弊病,是人们所不欢迎,于是,背诵也就被冷落了。冷落背诵结果是,使“熟读课文”要求落空了,使理解课文、培养思维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等受到了很大影响。同时也没有作好积累工作,对作文教学也极为不利。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应当呼唤背诵。背诵有着重要意义。三、养成诵读优秀课外书习惯赫尔岑说过:“书,这是这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遗言,这是将死老人对刚刚开始青年人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哨兵向前来接替他岗位哨兵命令。”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能提高人文学素养与文明程度。语文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各种学习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课外阅读是教师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有效途径。作品中蕴涵丰富人文内涵,可以启迪人生、熏陶品德、塑造与净化心灵。这种潜移默化影响比老师在课堂上千瘪空洞说教更容易让学生信服。四、养成推敲语言文字勤查工具书习惯语文是一门包罗万象语言文字学科,学习中离不开工具书。工具书用好了,学习就事半功倍,好比战略家手中地图一样有灵性。据了解,不少同学进中学后
浅谈小学生语文良好习惯的养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