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课题研究背景
课题综述:
花生是世界上广泛栽培的主要油料作物,同时也是主要的创汇农产品之一。在世界油料生产和国际贸易中仅次于大豆居于第二位。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字表明,㎡㎡,并有上升趋势。世界花生年总产量20世纪60年代为150亿㎏,20世纪70年代后期达180亿㎏,20世纪80年代中期增至190亿㎏,㎏,创生产纪录。我国作为花生的主要产地,2002年花生播种面积500万h㎡,㎏,㎏。近几年,随着花生种植面积、产量在不断增加,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际经济趋于全球化,花生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己成为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花生生产无论对我国还是对世界的农业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花生生产是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花生种植、收获和加工等各生产环节基本都是靠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制约着花生生产,影响着农民朋友的花生种植积极性,对花生收获机的研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花生播种机械化技术已基本成熟。多种系列化的多功能花生播种覆膜机已在花生产区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实现了我国花生播种种植的机械化、产业化。花生收获方式大部分地区仍以人工收获为主,部分地区用花生挖掘犁,少部分地区采用花生收获机,花生机械化的联合收获几乎为零。广大农民朋友迫切要求实现花生收获的机械化,以提高生产效益,增加收入,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花生的收获期,正值“三秋”大忙之际,劳力紧张。实现花生收获的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效率,缩短花生的收获日期,减少花生收获损失,提高花生品质。为此,实现花生收获的机械化作业己成为当前社会的迫切需求。
花生的特性分析:
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果仁含50%的非干性油和35%左右的蛋白质。花生和油菜、大豆并列为我国三大油料作物,在我国的南方各省和华北地区均有广泛种植。花生的种植有垄作和平作两种,行距为
40—50cm。花生果分布在以主茎为中心,半径为20cm的范围内。
花生植株的形态,可分为蔓生型、半蔓生型和直生型三类。蔓生型花生除主茎外,分枝均铺在地面,行与行之间的花生茎叶不易分开,其生长期较长,果实分散,单株产量较高,但收获时易落果,主要种植于北方丘陵地区的瘠薄砂壤土上。直生型花生的主茎与分枝夹角约为30°一40°,植株生长紧凑,果实集中,不易落果,且生长期短,能密植,可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产量。半蔓生型花生的形态介于上述两类花生之间,其主茎与分枝的夹角为45°。由于直生型和半蔓生型品种适于密植、生长期短、出油率高,便于田间管理和收获,故有逐步取代蔓生型花生的趋势。
花生的收获工艺:
花生的收获过程主要包括;挖掘拔取(有时需割蔓)、分离、铺条晾晒、捡拾摘果、清选等项作业。
收获花生的方法有分别收获法和联合收获法两种。:
我国北方收获花生时,气候干燥,一般采用带蔓收获的分段收获法。挖起的花生先分离泥土,再在田间铺成条堆晾晒,然后运回摘果。南方气候潮湿,要求采用随收随摘果的联合收获法,一次完成上述各项作业。[6。9]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花生收获机械的研究起步较早, 技术也比较先进,多采用两段收获法。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 Courtesy of Lilli ston Mfg. 公司生产的 LP-2 型花生收获机,荷兰 Michigan 公司生产的 PH-2 型花生收获机及美国 Kelley Manufacturing 公司生产的 2,4,6,8 行系列花生挖掘机,这些机型都采用了用挖掘铲与分离链相结合的工作原理。我国对花生收获机的研制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美国引进的花生挖掘机的基础上得以发展起来。从研制花生收获机以来,我国已有多种类型的样机和产品问世,如东风-69型、4HW-800型、4H-150型花生收获机等,实现了我国花生生产从传统的人力劳动到机械化的部分转变,在我国花生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国内外花生收获机械的种类较多,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就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由于种植农艺的不同,我国大部分地区实行分段式收获或联合收获。对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研究相对比较晚,技术还有待于完善,目前尚没有成型的花生联合收获机能够满足生产要求。现有的花生收获机械普遍存在功能单一、技术性能不稳定、产品可靠性差等问题,而引进的一些花生收获机或对引进的产品经消化吸收后制造出来的花生收获机都有一定的缺陷,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现阶段花生收获的实际情况
生物多样性锐减及其产生的影响(修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