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白铁峰统计 111 119114265 发展经济学作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 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在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条件下, 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息息相关, 保护人类的有限资源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环境保护已列为改革和发展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多次强调, 要切实加强领导, 把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工作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摆到议事日程上。我国的立法机关也相关地制定了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使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环境保护是实实在在的工作, 要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全国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全面规划与综合治理具体措施, 使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紧密结合起来。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解决环保问题归根到底要靠发展。我, 就必须毫不动摇地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各项工作都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来展开,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综合和人口素质的提高, 还是资源的有效利用, 环境和生态的保护, 都有赖于经济的发展。但是,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国在这方面的教训是极为深刻的。因此, 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的关系,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保持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 用了短短 20 多年的时间昨晚了发达国机上百年的路程,取得了局势公认的成绩, 创造了许多奇迹, 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 一方面, 经济增速第一、外汇储备第一、外国直接投资引入第一、主要工业品产量第一, 与此同时, 我国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加重为代价的, 实在生态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 是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创造国内生产总是虽然只有世界的 4%, 耗用的钢铁、煤炭、水泥却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 30% 、 31% 和 50% 。我国石油消费量 33% 要靠出口,世界贴矿石和铝土贸易量中的大部分被中国采购。中国是建材消费第一、能源消耗第一、空气污染排放第一、水污染排放第一。江河水系 70% 受到污染, 流经城市 90% 以上严重污染, 城市垃圾处理率不足 20%, 农村 亿吨垃圾露天存放, 三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 四亿多城市居民呼吸不到新鲜空气。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中能被人类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自然资源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各种物质产品和生态效益, 为社会生产准备了物质基础。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 人为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消费与日俱增。自然资源的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其特征、储量、稳定性、再生性都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 人们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 将之划分为两者再生资源和非再生资源。再生资源又称可再生资源或可更新资源, 再生资源中又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二者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 非再生资源双称不可再生资源或不可更新资源。不同类型的自然资源有不同的具体特性。但从它们共同的特性, 这些特性从它们与生态经济系统的结合上, 反映了自己存在的规律性, 主要有以下属性: 整体性,
生态环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