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外国法制史.doc司法考试外国法制史201218至20世纪,英美法德等国在宪法和法律中,分别对公民选举权作出规定,其中影响深远的是一些等权利。分析西方法律制度,卜列哪一情形可以成立?1791年,法国某地区身无分文流浪汉以“特别公民”身份当选为国民议会代表1932年,英国某地区一女店主参加了该区卜-院议员选举的投票1936年,德国某些地区仍有少量共产党人当选为联邦议会议员1975年,美国某地区一女职员要求根据等权利B【考点】法国宪法的特点;英国宪政;德国法:美国宪法【详解】1791年宪法以《人权宣言》为序言,正文由前言和8篇组成。其基本内容是以孟德斯鸠的君主立宪和分权思想为指导,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国,实行三权分立。其特点是以纳税与否把公民划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A项中,身无分文流浪属于“消极公民”,由于没有纳税,故不能选为代表。故A项说法错误。1928年《人民代表法》使英等具有选举权,实现了真正的普选。B项中,1932年,女店主参加下议院的选举的投票是可能的。故B项说法正确。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开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颁布了《消除人民和国家痛苦法》、《保护德意志人民紧急条例》、《禁止组织新党法》、《德国改造法》等一系列法西斯法令,C项中,在1936年是不可能有共产党人当选为议员的。故C项说法错误。D项中,1972年,美等修正案》后,一直处于等待州批准的状态,目前还处于待批准情形,D项中,1975年要求男女平等还没有法律的依据,D项说法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o【点评】本题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超纲题,特别是B选项的内容,并没有在大纲中出现。但是,本题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答题。58.①美国《独立宣言》与《美国联邦宪法》给予了人权充分保障法国《人权宣言》明确宣布“人们生来并旦始终是自由的,并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该宣言成为此后多部法国宪法的序言LI本《明治宪法》对公民自由权作出充分规定,促进了日本现代民主政体的建立德国《魏玛宪法》扩大了人权范围,将“社会权”纳入到宪法保护范围关于各国“人权与宪法”问题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不成立?①②③④①③②④【考点】美国宪法;日本宪法;德国宪法;法国宪法【详解】美国的《联邦宪法》在正文中并没有对人权进行规定,而是用修正案来进行补充,故①项说法不成立。《人权宣言》第1条明确指出:“人们生来并且始终是日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故②项说法成立。明治宪法对公民自由权利的规定,不仅范围狭窄,而旦随时可加以限制,是是一部带有明显封建性和军事性的宪法。故③项说法不成立。1919年,战败的德国进入魏玛共和国时期。在沿用原有法律的同时,颁布了大量的“社会化”法律,如调整社会经济的法律和保障劳工利益的法律,使德国成为经济立法和劳工立法的先导,故项④说法成立。本题为选非题,故答案为ABC。【点评】本题不仅考查考生的知识储备,还考查考生的逻辑推导能力。首先,考生必须判断出四句话哪些话说法正确,从知识上判断,①③说法错误,②④说法正确。其次,题目是选非题,因此,只要有一个错误的判断就要选上,故A项中有①,B项中有③,C项中有①和③,说法错误,应当选上,而D项中,②④说法都正确,故不选。最后,木题为选非题,所以答案为ABCo关于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下列哪一表述是不正确的?()(2010年卷一单选第16题)中国西周时期的礼是对社会生活起着调整作用的习惯法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的习惯法法国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是以习惯法为主的时期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是自然法或学术法阶段,接下来便形成了习惯法阶段「答案」D「考点」中外法律制度中的习惯法I■解析」德国学者萨维尼认为法律是分阶段发展的,最初习惯法阶段,接下来是日然法或学术法阶段,选项D颠倒了二者的顺序。(2009年),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德国统一前普鲁士曾制定过《禁止组织新党法》德国1877年《民事诉讼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德国1900年《民法典》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之大成”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了以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为指导的《加洛林纳法典》答案:C解析:本题考核德国的法律制度。选项A错误。《禁止组织新党法》是希特勒统治时期颁布的。选项B错误。德意志帝国建立后,于1877年1月27日颁布《法院组织法》,确认了司法独立原则。选项C正确。英国法学家梅特兰评价说:“从未有过如此丰富的一流智慧被投放到一次立法行为当中。”选项D错误。《加洛林纳法典》是封建时代后期出现的一部以帝国名义颁布的刑法典。(2008年)关于罗马法的法律分类,下列哪一类是以法律的适用范围为根据划分的?公法和私法人法、物法和诉讼法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市民法与长官法答案:C解析
司法考试外国法制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