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尊师重教必须是做出来的.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尊师重教必须是做出来的小学、中学、大学课堂上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讲,动静比老师还大,这且不算,还有打扑克的、打手机、打游戏,吃零食的,制止都制止不住;为什么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坐着回答老师的提问,连屁股都不肯抬一下;为什么一些学生敢在上用一些野蛮、粗暴的帖子攻击辱骂老师,奇谈怪论、下流语言、人身攻击老师和学校,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伤害了教师自尊,更给中国教育形象抹了黑;为什么社会有针对老师而流传的顺口溜“上告教委整死你;得罪校死你;笨蛋学生气死你;野蛮家长打死你;不涨工资穷死你;竞聘上岗玩死你;职称评定熬死你;考试排名压死你;教育改革累死你;假期培训忙死你;光辉职业哄死你;一生操劳病死你;公务员待遇想死你。”出现这一系列严重问题根源在于政府、社会、家庭没有真正的尊师重教的意识和行动。待到“教师节”来临之际表面说一说宣传宣传而已。很让人不可思议,感到某种悲凉和凄楚。没有尊师重教的环境只能培养出有理想、有抱负、有纪律的新一代吗?一个连自己的老师都不尊重的学生,怎么可能是一个文明的学生吗?一个在学校读书时都不文明的学生,将来又怎么会成为一个文明公民和“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吗? 我国的优秀文化传不继承,尊师重教是空话尊师重道是我国古代很重要的一个项目。对此说得最透彻的无过于荀子《大略篇》的几句话:“国将兴,必贵师而重传。贵师而重传,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传。贱师而轻传,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所谓“尊师”,并不仅是对于老师个人表示敬意与慰劳,更重要的是对于老师所传授的“道”表示重视。“道”是什么?“道”就是我国文化的传统,包括学术道德的全部。所以,“尊师重道”四个字总是连起来说。因为“重道”,所以才“尊师”。从前的老师教授的容,以做人为主,讲授“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道理,这种学问是与儒家的世界观相一致的。要进行做人的教育,老师就不能不修身,为学生做出表率,所以,从前的老师大都品格高尚。“学为人师,行为世”,说的就是师道。因此,尊师,重道,在涵上是高度一致的。我国古代有一套学生尊师的礼则。学生入学,先要行拜师礼。清代的拜师礼仪是,在学堂的正中摆好桌子,学生拿着“贽”(见面礼)在学堂外等待,老师出来召见,学生进去献贽于桌上,先向先师孔子牌位跪拜,然后向老师行跪拜礼,老师站立以揖礼相答。以后每天早晨入学堂,晚上出学堂见到老师,都要对老师作揖行礼。堂上先生提问,必须站立起来回答。向老师请教也要起立,老师讲解,要垂手恭听,命坐,再坐下。这种起立,恭听的礼节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国古代,老师在社会中有相当高的地位。古人所列举的应该受到特别尊崇的对象是“天地君亲师”,老师占有一席。民间“俗以天地君亲师五者合祀,比户皆然”。儒家经典《白虎通义》特别强调: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老师被列入与君、父共同受特殊尊敬的行列。教育界的祖师爷孔子,更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即使是天下至尊的皇帝,对他也要顶礼膜拜。为了推行尊师重道的宗旨,朝廷对各阶层的教育都有规定。首先是皇家。唐代规定,太子的老师授业时,太子必须出殿门迎接,先行拜师礼,老师答拜。每进一门,先让老师进,太子后随。入殿后,老师坐下,太子才能落座。这种礼节,成为唐代的定制。到清代,朝廷规定国子监的学生初见国子师时,老师在堂中等候,学生进来后,对老师行三揖礼,老师站立受礼,然后老师位于西边,学生在东,面向老师,听

尊师重教必须是做出来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982835315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