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谈高三历史学科答题技巧.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述高三历史学科答题技巧高三是高中学习冲刺阶段,高三阶段学习效果对高考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很多学生在高三一年学习中非常努力,对基础知识掌握也很扎实,但每次月考、模拟考却成绩平平,学生甚为苦恼,老师也颇为困惑。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笔者经过一段时间追踪研究,发现学生答题技巧不科学、不规范是导致失分重要原因之一。现以历史学科为例,浅述自己对此问题看法与解决问题建议。第一,考试时间分配不合理很多学生在平时月考测试或模拟考试中没有时间分配概念,不会对考试时间作科学划分,而是按照顺序一题一题做下去,到最后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以下情况:学生对材料解答题不能仔细审题,没有作充足思考,就匆匆作答,结果只能得到一个非常“可怜”分数。新高考文科(以浙江卷为例)有12个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与2个非选择题(即材料解答题,共52分),满分100分,历史学科分配到时间为50分钟左右。如果学生在高考时不能对考试时间进行合理地分配,后果将是非常严重。●解决问题建议: 在平时考试甚至练习中,教师应强调并要求学生必须对每一类型题目作答时间作出明确限定,要求学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答题,培养学生提高答题效率能力。并且要求学生充分考虑到材料解答题难度与繁度(材料多,信息纷繁复杂),能够留出充足时间用于材料解答题阅读,剖析,思考与答案组织。第二,审题不清,没有按要求答题,甚至答非所问有这么一道历史材料解答题:图一是“1919年6月德国地图”,图二是“二战前法西斯德国地图”,要求学生“结合有关历史事实,概括说明二战全面爆发前德国版图为什么能够发生这些变化”? 笔者对学生答案进行统计,近60%同学没能按要求答题,很多学生答案纯粹是列举一个个历史事实,不能从这些具体历史事实中抽象出共性东西,没有用“概括说明”方式组织答案,所以没有符合答题要求,既使列举历史事实再完整,再准确,也是不能得分。还有一个问题――“作为德国近邻,法国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1919至1939年间)是如何保证自身安全?”,笔者对学生答案也作了统计,竟然有近50%同学答案是分别呈现一战中法国做法与二战中法国做法,学生在答题时只看到“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但没有对“1919至1939年间”有效信息加以利用,答非所问。结果,这一题就有近50%学生得了零分! 审题不清是高三学生答题时出现最普遍问题,造成失分也是最巨大! ●解决问题建议: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参照英语“阅读理解”做题方法,先阅读问题,再阅读材料,带着问题阅读材料。因为材料题设问本身对答题有提示作用,设问中往往能揭示材料层次与逻辑关系,这样可以在有限时间内提高材料阅读针对性,有助于更快地阅读材料,更深地理解材料,更好地组织答案。笔者建议可以尝试以下步骤: 第二步:思考、构思答案。要求学生必须对材料解答题留足一定思考时间,切不可匆匆作答,不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教师还可以建议学生先在草稿上列出答案框架再作答。第三步:落笔。根据草稿上答案框架,组织具体答案,一旦落笔写上去答案,只准增补,不许划掉。第三,思维广度不够,不会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高中教育是通识教育,非高等专业教育,所以高中学业测试考查重心不是要求学生对某一问题讲深讲透(实际上高中学生也讲不深),而是考查学生思维是否开阔,能不能从不同角度剖析问题。但是几次考试反馈出来信息却不容乐观。很多高三文科班学生回答问题时经常会转入“牛角尖”

浅谈高三历史学科答题技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PAN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0-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