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1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 4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8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度 11从业人员防护用品配备发放和使用管理制度 18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表 21职业危害日常监测管理制度 22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 25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27职业病诊断鉴定及治疗康复制度 29职业危害防治经费保障及使用管理制度 32职业卫生档案与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制度 34职业危害警示标示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管理制度 37职业病防治专项基金制度 43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工作时间制度 44职业健康工作情况统计报表制度 46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49职业卫生监督检查及考核制度 58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健康,特制定本制度。职业卫生工作领导组职责职业卫生工作领导组根据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具体组织实施各项职业病防治工作,具体责任:组织制定(修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职业卫生安全操作规程,并督促执行;制定企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保证经费的落实和使用;根据企业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领导公司职业病防治工作,建立企业职业卫生管理档案;组织对公司全体员工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贡献的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对违章者、不履行职责者进行批评教育和处罚;经常检查公司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督促部门按期解决;经常听取各部门及员工关于职业卫生有关情况的汇报,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对企业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本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直接责任。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和职责安通科:按职业卫生工作领导组的要求,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负责企业日常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制定年度职业病防治计划与实施方案,并组织具体实施。经常检查各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对查出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落实部门按期解决。建立职业卫生管理档案及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根据机构设置,明确各部门、人员职责。负责配备和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安通科:组织对劳动者进行职业卫生法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与宣传教育。通风队:负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监测及记录。负责配备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并对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维修保养、检修,确保安全运行。根据生产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来源、产生部位等资料,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点及检测项目。生产技术科:编制生产工艺、技术改进方案,规划职业病防治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促进文明生产。其他科室、队组:在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的领导下工作,具体职责: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措施贯彻到每个具体环节。组织对本工作场所职工的职业卫生培训教育。督促职工严格按操作规程生产,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严加阻止违章、冒险作业。定期组织本工作场所围的检查,对车间的设备、防护设施中存在的问题,及进报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采取措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迅速上报,并及时组织抢救。对本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部责任。综合办公室:负责工伤保险的缴纳和职业病人的诊断、康复治疗、工伤认定、鉴定工作。生产指挥中心:负责配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职业病事故发生时的紧急救治。对发生的职业病危害事故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调查和处理,对有关责任人给予严肃处理。按职业卫生工作领导组安排,定期组织职业病危害事故演习。综合办公室:负责确保职业病防治经费的落实和使用。安通科:负责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处理争议。职业病危害告知制度目的意义: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尘肺病防治条例》、《煤矿安全规程》、《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有效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推动全公司职业卫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培训告知:培训中心及生产部门要对员工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合同告知:人力资源部在与员工签定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防护措施、相关待遇等如实告知员工。重要场所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工作场所,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和警示标识,告知员工相关职业卫生危害的有关容及防护措施。宣传告知:培训中心应当加大职业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如实告知员工检查结果,促使员工做好职业卫生工作。体检告知:公司应定期对各部门员工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各部门进行整改,依法维护员工职业卫生方面的权益。七、监督检查:工会应定期对各部门员工职业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检查中发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