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文化研究隋唐是我国家具史上一个大变革时期,上承汉,下启宋元,融会国各民族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文化,出现不少新型家具,特别是高型家具继续得到发展,大大丰富了中国古典家具的容。隋唐时期,家具以雍容华贵为美,有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至五代时,家具风格改为崇尚简洁,为宋代家具的风格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隋唐五代的家具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坐具类家具的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椅子在中原地区逐渐流行,当时称为“倚子”。几、案的高度与坐具的高度有关,坐具高了,几、案也势必加高,这样就引起大多数家具向高型发展,而高型家具的发展又会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二是家具种类增多,以致可按使用功能分类。如坐卧类家具有凳、椅、墩、床、榻等;凭倚承物类家具有几、案、桌等;贮藏类家具有柜、箱、笥等,架具类家具有衣架、巾架等,其他还有屏风等。五代时,家具造型向简练方向发展,许多家具在结构上借鉴了中国建筑大木构架的做法,形成框架式结构;构件采用圆形断面,线条流畅明快;腿与面之间加有牙子和矛头。-一、家具类型 隋唐家具仍分七大类,即坐具、卧具、承具、凭具、庋具、屏具和架具。1三彩塌(唐墓)2独坐小榻(墩煌)3四出头官帽椅(敦煌)4圈椅(耀据唐《宫中图》复原)5三彩钱柜(唐墓)6椅(唐墓壁画)7圈椅(唐《纨扇仕女图》)8纨扇仕女图(月样杌子)9方凳(卫贤《高士图》)10长桌及长凳(墓高窟第473窟壁画)11屏风、案、桌、扶手椅(五代王齐翰《勘书图》)12方桌(墓高窟第85窟壁画)13住宅的床(墓高窟第217窟壁画)14桌、靠背椅、凹形床(顾闳中《熙载夜宴图》)坐具隋唐是席地坐与垂足坐并存的时代,继续发展的坐具和新出现的坐具主要是为了适应垂足,如凳类、筌蹄、胡床、榻以及椅类等。凳类坐具如四腿八挓小凳,见于敦煌壁画。敦煌唐代壁画嫁娶图还绘有宽体条形坐凳,供多人同坐。还有一种圆凳,圆形坐面,下有凳腿,为西郊唐墓出土的彩说明唱俑所坐。这时新出现一种平面呈半圆形称为“月样杌子”的垂足坐具。唐《宫中图》中的壸门大案与月样杌子筌蹄用竹藤编制,圆形,在南北朝时已出现在佛教活动中,隋唐流行于上层家庭。王家坟唐墓出土一件三彩持镜俑就坐在这样的筌蹄上,作腰鼓状,上下端及腰部都有绳状纹。王家坟唐墓出土坐于筌蹄上的三彩俑胡床即马扎,在隋唐继续流行。众多出土模型和壁画显示,隋唐的独坐式小榻多为壸门式。还有一种可坐多人的长榻,唐代称“长连床”。圈椅出现于中晚唐,造型古拙,可从《纵扇仕女图》、《宫中图》中见到。(2)卧具隋唐卧具仍以床和炕为主。四腿床是一般的床式,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出土一件,长2900毫米、宽1000毫米,高500毫米,用当地红柳制成,上铺柳条。壸门床为高级床,是隋唐家具的代表类型。嘉祥英山一号隋墓壁画绘徐侍郎夫妇共坐在一壸门床上。床后立屏,两侧侍女侍立,床前有直栅足杌,二人倚斑丝隐囊,观看杂戏舞蹈。其壸门空朗,上部曲线作小连弧形,连接两侧陡泻的弧线,弯转有力。床框厚实,下部托泥轻巧,造型很有韵味。壸门床至唐代更为成熟,壸门曲线简洁有力,整体造型更趋匀称舒展。莫高窟唐第217窟得医图,绘一贵妇坐于壸门床上,旁立侍女抱幼婴等待医士诊病。敦煌着色佛传图上绘有摩耶夫人夜梦佛乘象入胎,夫人即卧于壸门床上。壸门床面积很大,占据室很大空间,生活活动都在床上进行。黄河以北,冬季寒
隋唐五代时期的家具文化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