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一)生产总值(GDP)1、国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国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GDP是国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的英文缩写。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对一个国家称为“国生产总值”,对省、市、县统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称为xx省、xx市、xx县生产总值。GDP是衡量一个的主要综合指标,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具有国际可比性。目前为止,GDP仍然是世界各国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重要作用还无其他指标可替代。GDP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比如,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最近20多年,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如翻两番,全面小康等都与GDP挂钩,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和对GDP及其增长速度的判断有关。国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最终成果的实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由于国生产总值的规模是以价值量来衡量,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含了数量变动,又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不同时期的国生产总值进行对比,首先要消除各种不可比因素,使之成为与基期相适应的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计算公式: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报告期不变价生产总值/基期不变价生产总值-1)*100%2、人均GDP。世界银行常用人均GDP对各国进行排序,他剔除了人口因素,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和居民富裕程度(GDP反映整体实力)。人均GDP就是GDP总量除以常住人口平均数(主要为了与GDP计算时的在地原则一致,剔除人口流动因素影响),人均GDP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我国的全面小康标准实现程度主要以人均GDP为划分标准。人均GDP不仅受经济总量的影响,也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3、国生产总值(GDP)与工农业总产值的区别:国生产总值(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GDP是国生产总值grossdomesticproduct的英文缩写。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工农业总产值是工业总产值加农业总产值,是工业和农业两大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它反映了一个。区别:GDP计算的是增加值,不是总产值,增加值=总产值-中间投入。工农业总产值会有重复计算,比如A厂生产轮胎,总产值1亿,B厂从A厂买了轮胎生产汽车,总产值10亿,A+B厂的总产值就是11亿,这样其实轮胎重复计算了一次,如果算增加值,对于B厂来说,其轮胎就要作为中间投入在总产值中扣除,就不会重复计算。例如某镇在年终报告中提到本镇全年完成生产总值(GDP)的说法就是错误的,因为在一个镇不能完全统计各个行业的增加值,因此简单的把工业总产值加上农业总产值就认为是生产总值(GDP)的观念是错误的。(二)农林牧渔业生产1、农林牧渔业产值:它是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的全部产品总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它反映一定时期农林牧渔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是观察农林牧渔业生产水平和发展速度,研究农林牧渔业部比例关系、农林牧渔业与工业、农林牧渔业与国家建设、人民生活比例关系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农林牧渔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基础资料。: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统计围是辖区各种经济组织类型、各个系统的全部农林牧渔业生产单位和非农行业单位附属的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单位。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核算围也就是本辖区在一定时期生产的农业、林业、牧业、渔业产品的价值量和对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进行的各种支持性服务活动的价值的总和,执行日历年度。计算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时,采用现行价格。现行价格:是指采用农产品生产价格,即生产者第一手出售农产品的价格,来源于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生产价格调查资料中没有涵盖到的少数农产品,可以用集贸市场价格资料代替;没有市场价格的农作物用生产成本代替。农产品的现行价格不包括利润分成、价格补贴(助)及生产扶持费在。按现价计算的产值主要反映生产的总规模和水平。附:不变价格:是全国通用的某一固定年份的农产品价格。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农林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