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会计:对核算单位发生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价值管理活动,是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内容按其不同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要求,进行科学分类的项目。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负债:是指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只在一个账户中登记或不予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会计分录:是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在记账前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明确指出应记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注册资本:是指在企业营业执照上载明的投资人出资总额。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按投资协议规定实际收到的各投资人的投入资本。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要素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项生产要素的消耗而发生的费用。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内部的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间接生产成本。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产品生产没有直接联系,但属于某一期间耗用的费用。要素费用包括材料费用、工资费用、福利费用、折旧费用制造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工资及福利费、修理费、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劳动保护费。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短期借款: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内(含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含一个营业周期)的借款。长期借款:是指偿还期在一年以上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借款。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财务成果,是企业收入扣除有关费用支出后的净额。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成本计算:就是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阶段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分配、从而计算出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成本计算对象:是指归集费用的对象。成本计算期:是指间隔多长时间计算一次成本。成本项目:是指计入成本的费用。它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反映了成本的构成内容。财产清查:是指对各项实物资产和库存现金进行实地询证和核对,以查明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实地盘存制:是指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实物资产期末账面结存数量,然后倒算出本期减少数量的一种方法。永续盘存制:是指在日常核算中,对各种实物资产的增加数和减少数,根据会计凭证连续、及时地记入有关实物资产明细账户,并随时结出账面结存数的一种方法。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有关业务经办人员取得或填制的用来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记账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整理,确定会计分录的凭证。对账:就是核对账目。结账:就是在把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的基础上,计算出各个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客、本期贷方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并将期末余额结转下期的工作。会计报表:是对会计主体的日常会计核算资料进行进一步加工、整理和汇总形成的,用来综合地反映其在会计期末的财务状况和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和账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末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报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反映公司本期内容截至期末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的报表。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会计年度内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和现金流量净额的报表。会计核算程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将凭证组织、账簿组织和记账步骤相互结合的方式。凭证组织:是指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和各种凭证之间的关系。账簿组织:是指财簿种类、格式和各种账簿之间的关系。记账步骤:是指凭证的整理和传递、到账簿的设置和登记,直到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过程。会计档案:是指按照规定归档管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资料,是保存备查的会计信息的载体。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基本工具,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会计数据:是指通过某种媒介记录下来的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发生和完成情况的各种资料,是产生会计信息的源泉。会计信息:是通过对会计数据的处理而产生的,会计数据也只有按照一定的要求或需要进行加工或处理,变成会计信息后才能满足管理和决策的需要。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指
会计基础名词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