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一、文体知识1、又称“长短句”、“诗余”,是配乐歌唱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单纯的文学体裁。2、词有词牌,有的还有题目,题目与所写的内容有关,而词牌是词的格式,它决定了这首词的段数、句数、平仄、押韵。3、词的分类:按长短规模分,词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一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最长的词达240字)。二、走进作者毛泽东(1893~1976),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字润之,中国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作品有《毛泽东选集》三、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经过长沙,重游了他在长沙读书时常去的橘子洲,回忆当年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心潮激荡,豪情满怀,吟成此篇。四、课文学习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看远眺近观仰视俯瞰湘江秋景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问:谁主沉浮?“意象”简释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1沁园春长沙 完美版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