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近年来国内畅销书市场大透视1、畅销书从无到有,一支独秀畅销书被关注实际上也就是这几年的事情。原来也有畅销书,但那是计划经济下的畅销书,其中最畅销的是毛选。实际上畅销书真正被关注是在出版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间。但是,对畅销书,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实际上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但是有一点是必须正视的,那就是,畅销书现在已经成为了目前图书出版业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畅销书在整个市场中所占的利润比率和市场比率也是必须正视的。图书商报的总编王一方副总编谈到,开卷公司有一个调查,认为畅销书市场目前还是二八的比例,也就20%的畅销书占80%的市场份额。这个说法从全国市场来看是否属实,我不能确定,当然也要排除特殊的教育出版这一部分,但是,我们出版社的情况是符合这个规律的。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我们社这几年主要做了这几本畅销书。去年,崔永元的《不过如此》发行量是104万本,它的码洋(定价×印数)是2000万元。余秋雨的《行者无疆》发行量是46万本,码洋是将近1000万元。崔永元的书的利润是300多万元,余秋雨的利润是将近200万。所以两本书整个的码洋是3000万元,利润额将近500万元。我们社是个比较小的社,不到30个人,每年配给我们的书号是110个左右。我刚才说到这两种书。还有几种,大概发行量是5万到10万本左右,在我们整个书的品种之间占了不到5%。但是,它们的码洋额占到了70%,利润额占到了60%。这是去年的大体情况。前年,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发行量一共是61万本,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发行了40多万本,两本书加在一起大致100万本左右,比率、码洋数加起来和去年比差不多。前年王朔的《看上去很美》发行了40多万本,吴小莉的《足音》发行了将近30万本,还有一个《贫嘴张大民》发行了10万本,这个累计数大体就是这样一种状况。因此,我之所以今天要说畅销书,就是因为它是目前出版业,至少是我们这样一种小型出版社的经济支撑力,非常重要!可能在座的各位并不太了解目前出版社的实际状况。目前,除了教育类出版社以外,文艺类出版社,我们社还不是纯文艺类出版社,文艺出版社根据出版署对于出版社出版范围的规定,只能出版文艺类的书籍。文艺类的出版社完全得走市场化的路子,日子不好过,只靠卖一两万本的书,我个人感觉,要养活一个出版社是很难的。所以我觉得,文艺类的出版社特别需要学会如何运作畅销书。这一两本书,以崔永元300万的利润来说(现在一些出版社以卖书号为生。)相当于,它得卖100号才能够达到崔永元这本书的利润。所以,我觉得文艺类出版社千万不能功利心太强。畅销书做起来虽然非常难,但是回报也相当的丰厚;投入和产出是成正比的,这是市场必然的规律。我说这些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大家说明:做畅销书和研究畅销书完全是值得的。这是一个很基本,很直觉,很现实的想法,也是我们出版社这几年经验的总结。2、何谓畅销书,案例分析、拨云见天关于什么是畅销书,我想在座的有些都是这方面的专家,好多也是很专业的同学和老师。对这个问题大家也许都不陌生。其实在国外一些出版业发达的国家对这一定义的界定也是不一样的。比如美国的《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基本上是按照数量来决定某本书是不是畅销书。他们的畅销书发行量也比较大,有的一发一两年下来就是上千万。但是在欧洲的一些国家,比如法国,他们对畅销书的界定就不仅限于数量,还有其它
畅销书策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