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三违”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煤矿安全工作关系到煤矿职工生命安全、家庭幸福、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大事。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危害。大量事故统计表明,煤矿事故的90%以上是由职工“三违”直接或间接导致的,“三违”不反,事故难免,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三违”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最主要措施。一、“三违”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1、导致“三违”行为的原因分析“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行为的原因一般有12种:(1)不懂规章或规章懂得太少;(2)麻痹心理,认为违章不会造成事故;(3)认为规章太烦琐,操作太麻烦,费力费时;(4)个体所受安全教育少,安全意识不强;(5)井下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易疲劳;(6)习惯性违章,企业职工在较长时期内逐渐养成的不按章程办事的习惯性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行为;(7)情绪原因;(8)操作失误;(9)认知水平低,要么认为不会发生事故,要么认为即使发生了事故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10)赶进度;(11)从众心理;(12)受违章指挥而违章。2、导致煤矿职工“三违”行为的主要因素分析①金钱。煤矿职工处在社会较低阶层,挣钱养家糊口是其第一要务,所以金钱对煤矿职工而言是第一需要。现在煤矿部分单位生产任务都进行井下承包,完不成目标任务就会扣钱,必然会产生出现急功近利、冒险冒进的违章现象。②心理满足感或幸福感以及情绪释放后带来的快感。有些矿工干了别人不敢干或不愿干的工作会有一种自豪感,心理会感得很满足。而有些心存怨恨和私愤的人把违章视为一种发泄,他们从发泄中可得到快感。③时间与力气的节省、疲劳的恢复等,也是最常见的现象。每到快下班时,违章现象就会增加。④冒险侥幸或图省事怕麻烦。⑤性格急躁、急于求成或急于上井办理私事。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不熟悉规章制度、规程措施、危险源及“三违”行为界定。⑦安全生产条件、设施不具备,强行安排生产或无措施安排施工。二、“三违”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三违”治理认识不到位。部分干部职工在”三违”治理上存在误区。误区一:抓”三违”影响产量任务。“三违”行为界定细、限制多,束缚拳脚,影响工作效率。误区二:抓”三违”影响个人收入。一旦被发现有违章行为,面临停班学习、经济处罚后果。误区三:抓”三违”影响人身安全。一些安全管理人员认为,抓”三违”是得罪人的事,出力不讨好,而且还有可能面临被人身攻击的风险,对违章行为视而不见才是对职工的爱护。误区四:为“三违”人员开脱讲情。“三违”人员一但被查处,为了不被罚款及停班,找一些干部、熟人为其开脱讲情。误区四:“三违”不一定会出问题。一些职工长期习惯性违章没有被发现或出现安全生产事故,抱有侥幸心理。2、”三违”治理存在假象。假象一:停止作业,导致监察人员无法发现违章行为。对于上级及安监部门的检查,现场作业人员基本上都选择暂停作业,等检查人员离开后再开始作业,让检查人员没有机会发现违章行为。假象二:轮流坐庄,人人都是”三违”人员。为了完成”三违”指标,部分单位工区就按照”机会均等冶的原则,让工区职工轮流”三违”。假象三:领导干部下井不多,但治理指标照样能够完成。个别矿井领导人员安全履职不到位,下井基本走过场,”三违”指标基本靠“送”。3、”三违”治理质量不高。“三违”治理程序流于形式,未能真正触及内心深处,警示教育效果不
煤矿“三违”治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