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社北京10月28 日电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4 年 10月 23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加强宪法实施三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四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五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六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七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 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 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 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党要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更好维护和运用我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 使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我们党高度重视法治建设。长期以来, 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 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 必须加强法治, 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 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 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 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同时, 必须清醒看到, 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 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 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 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 有的法律法规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立法工作中部门化倾向、争权诿责现象较为突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 执法体制权责脱节、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现象仍然存在, 执法司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 群众对执法司法不公和腐败问题反映强烈;部分社会成员尊法信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办事观念不强、能力不足, 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这些问题, 违背社会主义 3 全党同志和全的党中央周围,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积极投身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伟大实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 法治原则,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妨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A4纸书本格式)摘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