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实习报告光伏认识实习报告太阳是能量的天然。地球上每一个活着的生物之所以具有发挥作用的能力,甚至于是它的生存,都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来自于太阳的能量。我们的地球处在离太阳差不多有一亿英里的地方。它所截取的辐射能少到难以置信 (大约千万分之三),这么小的一点能量, 实际上比整个世界目前现有的发电能力还大十万倍。目前全世界尤其是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感到能量短缺,因此,人们开始求助于太阳能,以解决能源危机。光伏产业链包括硅料、硅片、电池片、电池组件、应用系统5个环节。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从全球范围来看,产业链5个环节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大幅增加,光伏市场产业链呈金字塔形结构。在整个产业链中,硅料尤其是高纯度的硅料毛利率最高。由于近年来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硅料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硅料的价格更是节节攀升。20XX年初从以工业硅为原料提纯后所得的多晶硅价格已经上涨至约 300美元/公斤,部分高纯度多晶硅甚至达到 500美元/公斤。其次是硅片生产的利润率较高,而组件生产和工程安装利润率最低,约为10%左右。目前,大部分光伏企业的产品集中在硅片、电池片和电池组件,以及应用系统方面。硅料的利润增长点主要是来自高纯度的多晶硅,而纯度较低的工业硅 (纯度为98%-99%)则价格极为低廉。工业硅料的生产主要在发展中国家进行,是产业链中高能耗、高污染的一环。工业硅料经提纯后得到高纯度的硅料(纯度在%以上)则价格高昂。高纯度硅料的供应商主要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的公司。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这些公司有扩大高纯度硅料产能的趋势,如美 国HSC公司(HemlockSemiconductorCorporation) 的多晶硅产能将从目前的1万吨增加到20XX年的万吨,预计20XX年扩产至万吨;另一家公司MEM(公司(MEMCElectronicMaterialsInc.)的产能也将由4900吨提高至20XX年的8000吨。工业制作硅电池所用的单晶硅材料,一般采用坩锅直拉法制的太阳级单晶硅棒,原始的形状为圆柱形,然后切割成方形硅片(或多晶方形硅片),硅片的边长一般为 10〜15cm,厚度约200〜350um,(掺硼)。硅片在切割过程会产生大量的表面缺陷,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首先表面的质量较差,另外这些表面缺陷会在电池制造过程中导致碎片增多。因此要将切割损伤层去除,一般采用碱或酸腐蚀,腐蚀的厚度约10umo制绒,就是把相对光滑的原材料硅片的表面通过酸或碱腐蚀,使其凸凹不平,变得粗糙,形成漫反射,减少直射到硅片表面的太阳能的损失。对于单晶硅来说一般采用 NaOH加醇的方法腐蚀,利用单晶硅的各向异性腐蚀,在表面形成无数的金字塔结构,碱液的温度约 80度,浓度约1〜2%腐蚀时间约15分钟。对于多晶来说,一般采用酸法腐蚀。扩散的目的在于形成PN结。普遍采用磷做温度,因此在扩散前硅片表面的洁净非常重要,要求硅片在制绒后要进行清洗,即用酸来中和硅片表面的碱残留和金属杂质。扩散过程中,在硅片的周边表面也形成了扩散层。周边扩散层使电池的上下电极形成短路环,必须将它除去。周边上存在任何微小的局部短路都会使电池并联电阻下降,以至成为废品。目前,工业化生产用等离子干法腐蚀,在辉光放电条件下通过氟和氧交替对硅作用,去除含有扩散层的周边。扩散后清洗的目的是去除扩散过程中形成的磷硅玻璃。沉积减反射层的目的在于减少表面反射,增加折射率。广泛使用PECVDg积SiN,由于PECV[淀积SiN时,不光是生长SiN作为减反射膜,同时生成了大量的原子氢,这些氢原子能对多晶硅片具有表面钝化和体钝化的双重作用 ,可用于大批量生产。电极的制备是太阳电池制备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它不仅决定了发射区的结构,而且也决定了电池的串联电阻和电池表面被金属覆盖的面积。,最早采用真空蒸镀或化学电镀技术,而现在普遍采用丝网印刷法,即通过特殊的印刷机和模版将银浆铝浆(银铝浆)印刷在太阳电池的正背面,以形成正负电极引线。 晶体硅太阳电池要通过三次印刷金属浆料,传统工艺要用二次烧结才能形成良好的带有金属电极欧姆接触,共烧工艺只需一次烧结,同时形成上下电极的欧姆接触。在太阳电池丝网印刷电极制作中,通常采用链式烧结炉进行快速烧结。 完成的电池片经过测试分档进行归类。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及实施,可再生能源发电上网电价的基本原则已变得透明。光伏发电所减少,但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据此,有业内人士说这仍是一个误会,如果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来计算和衡量,与火电相比,光伏发电其实并算不上昂贵。况且随着国家鼓励发展绿色能源产业政策的扶持,随着技术的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在“关于制定阶梯电价和促进我国光伏发电发展的议案”建议稿中,我国太阳能方面的几位专家一致认
光伏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