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编辑汽车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发动机, 是汽车的心脏, 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根据动力来源不同, 汽车发动机可分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汽车电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1] 常见的汽油机和柴油机都属于往复活塞式内燃机, 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活塞运动的机械能并对外输出动力。汽油机转速高, 质量小, 噪音小, 起动容易, 制造成本低; 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除了使用汽油和柴油之外,使用其他新能源的汽车被称为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燃气汽车、生物乙醇/ 生物柴油汽车和氢发动汽车等。我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但是目前已把纯电动汽车作为了主攻方向。[2] 中文名汽车发动机外文名 automobile engine 主流类型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电动机作用为汽车提供动力目录 1 历史发展 2 内燃机?分类?原理?结构?性能指标?发动机技术 3 注意事项?保养维修?冬季热车?水中熄火处理?汽车发动机过热历史发展编辑汽车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源。汽车发动机大多是热能动力装置, 简称热力机。热力机是借助工质的状态变化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 1876 年,德国人奥托(Nicolaus A. Otto )在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基础上发明了往复活塞式四冲程汽油机。由于采用了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 发动机的热效率从大气压力式发动机的 11% 提高到 14% ,而发动机的质量却降低了 70% 。 1892 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 Rudolf Diesel )发明了压燃式发动机(即柴油机) ,实现了内燃机历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由于采用高压缩比和膨胀比, 热效率比当时其他发动机又提高了 1 倍。 1926 年, 瑞士人布希( A. Buchi ) 提出了废气涡轮增压理论, 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能量来驱动压气机,给发动机增压。 50 年代后,废气涡轮增压技术开始在车用内燃机上逐渐得到应用,使发动机性能有很大提高,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重大突破。[1] 汽车发动机 1956 年, 德国人汪克尔( Wankel ) 发明了转子式发动机, 使发动机转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1964 年,德国 NSU 公司首次将转子式发动机安装在轿车上。 1967 年德国博世( Bosch ) 公司首次推出由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汽油喷射系统( Electronic Fuel Injection , EFI ), 开创了电控技术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的历史。经过 30 年的发展, 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 , EMS ) 已逐渐成为汽车( 特别是轿车发动机) 上的标准配置。由于电控技术的应用, 发动机的污染物排放、噪声和燃油消耗大幅度地降低,改善了动力性能,成为内燃机发展史上第四次重大突破。[3] 1967 年, 美国进行了一次氢气汽车行驶的公开表演, 那辆氢气汽车在 80 公里时速下, 每次充氢 10 分钟可运行 121 公里。该车有 19 个座位,由美国比林斯公司制造。 1971 年,第一台装有斯特林发动机( Strling ) 的公共汽车开始运行。 1972 年, 日本本田技研工业在市场售出装有复合涡流控制燃烧(, Compound Vertex bustion) 的发动机的西维克( Civic )牌轿车,打响了稀薄气体燃烧发动机的第一炮。 1977 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电动汽车会议。会议期间,展出了各种电动汽车一百多辆。 1978 年, 日本研究成功混合动力汽车。 1979 年8月, 巴西制造出以酒精为燃料的汽车。巴西是现在世界上使用酒精汽车最多的国家。汽车发动机曲轴疲劳试验方法 1980 年, 日本研制成功液态氢气车。在后部装有保持液态氢低温和一定压力的特制贮存罐。该车用 85 公升的液氢,行驶了 400 公里,时速达 135 公里。 1980 年,美国试制成功了一种锌氯电池电动汽车。 1980 年,西班牙试研制成功一种太阳能汽车。 1980 年,西德汉堡市西北伊策霍的一位工程师,发明了一种利用电石气(乙炔气)作动力的汽车。先将电石变成气体, 然后用这种气体燃烧推动喷气式发动机来驱动汽车, 其速度和安全性均不亚于汽油车, 20 公斤电石块可以使汽车至少行驶 300 公里。 1980 年,美国加州大学的约翰. 库伯和埃尔文. 贝伦开始研究“烧铝”的电动汽车。 1983 年,世界上第一辆装备柴油陶瓷发动机的汽车运行试验成功。所装发动机是日本京都陶瓷公司研制的,其主要零部件由陶瓷制成,省去了冷却系统,重量轻,节能效果显著,在同样条件下可比常规发动机多走 30% 的路程。汽车发动
汽车发动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