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渗透油藏初产高含水控制因素
研究背景
我国分布大量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而一部分低渗透油藏在生产初期就呈现较高的含水率,与常规油藏生产动态有较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没有无水采油阶段,或无水采油期很短,一投产就处于中含水阶段。
长庆水平井含水率柱状图
长庆直井含水率柱状图
压裂液返排
注入水突破
在压裂液反排后和注入水突破前都有稳定的高含水阶段存在,高含水原因在于油藏本身的高原生水饱和度,因此这里从成藏的角度入手进行研究。
汇报提纲
储层性质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成藏动力与原生水饱和度关系
渗透性对原生水饱和度的影响
桩74物性分析
桩74取心:39块,渗透率分布范围<~10md,%。
桩74物性分析
从纵向上看,储层非均质性较为严重,22 储层渗透率较好,渗透率高达10md左右,23 、24渗透率较低,渗透率级差较大(),对成藏和开发都存在较大的影响。
商550物性分析
商540取心8块,层位分别为11和32。就两个取心段而言,层段内渗透率相差较大,,属于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
樊31储层渗透率较低,小于1md的岩心占取心数的90%以上。层间平均渗透率级差:,属于相对较为均质的储层。
樊31物性分析
低渗透储层孔隙结构研究
孔隙结构不均匀,毛管压力曲线基本上没有平缓段。退汞效率低。
桩74、商550、樊32
低渗透油藏初产高含水控制因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