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知彼知己—申论知识方法 2015 年10月第一章申论常识?一、什么是申论?申:申述、申辩、说清楚;论:就是论据、进行论证。?申论就是把事情说清楚,加于论证。?公务员招录中申论就是针对当前存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对策。公务员招录中申论的实质-------- 公务员的思维方式——问题(现状)、原因、危害(意义)、对策?吃透材料,阅读之前要有问题意识。?(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二、申论测查内容(一) 考核综合素质(二) 考核实际能力 1、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分析事物及概括问题的敏捷性和准确程度。要求:全面、准确。(1)“全面”把握资料内容题目一般要求对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信息进行概括归纳。例如:给定资料反映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社会生活的种种问题,请对这些问题进行概括和归纳。题目分析:全面提炼要点,是采分的主要依据。?(2)“准确”理解资料含义题目一般要求对材料中的特定词句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分析概括。例如:根据材料 2,对专家们所说的“技防”“人防”加以解释。题目分析:首先分别归纳二词的定义,其次分别指出其具体做法和效果,最后指出二者关系。(3)“准确”提炼观点,揭示本质题目要求提炼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例如:材料指出在怒江开发水电资源问题上有重大争议,请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 根据材料,请分析张悟本事件折射出哪些现实问题? 阅读理解能力强,就是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就事论事。 2、综合分析能力。是指在正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分门别类地筛选、加工,理出逻辑思路,提炼资料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要求:多角度分析归纳、合理推断评价(1)多角度分析归纳题目要求对材料中的某些内容进行分析归纳。例如:根据材料,分析对加快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哪些重要启示。题目分析:需从给定的正面材料中概括经验,从反面材料中总结经验。(2)合理推断评价题目要求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对材料所体现的观点进行评价。例如:资料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 A的观点。题目分析:首先要分析归纳出网民 A的观点是什么,其次从其内涵、问题、影响等多方面入手反驳其观点,提出自己的观点。综合分析能力强,就是要把具体资料上升到理性高度来认识,把众多资料归纳为类别资料,把分散事物综合成为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事物, 是公务员完成日常管理工作必备的能力。 3、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指根据自身的认识,在对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做出评估和权衡,并能够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方法和方案。要求:发现界定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1)界定问题题目要求提炼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及其原因。例如:给定资料中反映的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假定你是某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领导安排你处理此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题目分析:要认定资料中所反映的问题的性质、涉及的主体、对象等。(2)提出措施题目要求提供正确、合理、有效的对策、思路和解决方法。考生应调动日常积累的知识与经验,发挥联想,多维度地进行作答。举措应详实、具体、有针对性。 4、文字表达能力。是指借助于语言文字将应试者的思想、意见和看法等表达出来的能力。要求:简明、规范、方式多样。(1)简明:语言精炼、简约,不拖泥带水,不说“假大虚空”的语言。(2)规范:行文格式正确、合宜;文章结构完整、逻辑合理。(3)方式多样:论证方法和语言风格多样。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将应试者的思维活动过程再现出来,使之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用语准确、结构严谨,并能够深入浅出说明问题,及时中肯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能力始终贯穿在整个申论试卷的回答过程中。?三、申论考试题型?(一)概括题?(二)分析题?(三)对策题?(四)应用文题?(五)文章论述题? 2010 —2013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型统计表年份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2010 1概括题分析题应用文题文章论述题 2分析题 2011 1概括题分析题应用文题文章论述题 2概括题 2012 1概括题分析题对策题文章论述题 2应用文题 2013 分析题概括题应用问题应用问题文章论述以2013 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副省级)为例: ?(一) “给定材料 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综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 250 字。(此题目为分析题) ?(二)我国有不少地区在保护和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果你是某市负责地方文化保护工作的人员,请认真阅读“给定
申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