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波的运动学
1
目录
第二节一个界面情况下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第一节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地震折射波运动学
第四节多层水平反射波时距曲线
第六节透射波和反射波时距曲线
第五节连续介质中地震波的运动学
2
第一章地震波的运动学
地震波运动学:研究在地震波传播过程中的地震波波前的空间位置与其传播时间的关系,即研究波的传播规律,以及这种时空关系与地下地质构造的关系。
它是用波前、射线等几何图形描述波的运动(传播)过程和规律,与几何光学的一些原理相似,所以也称为几何地震学。
3
第一章地震波的运动学
地震波动力学:研究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波形、振幅、频率、相位等特征的及其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规律与地下的地层结构,岩石性质及流体性质之间存在的联系。
地震波动力学是从介质运动的基本方程(波动方程)出发来研究地震波的传播特点的。从能量的角度来研究波的特征。
4
利用地震波的运动学特征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的形态。
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来研究地下的地层,岩性及油气显示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地震波运动学+地震波动力学= 地震波场理论。
第一章地震波的运动学
5
第一章地震波的运动学
地震勘探是研究波在地下介质传播规律的一种方法。
有波的传播就有振动。振动与波构成了地震勘探的基础。
第一节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6
第一节地震波的基本概念
一、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
振动--某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来回往返的运动。通常以周期性为其特征,用振幅、频率来描述。
振幅(A)—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
频率(f )—每秒钟内振动的次数称频率。
周期(T)—质点从某位置振动后再回到该位置所需的时间称周期,与频率互为倒数。
f=1/T
1、振动
7
一、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
波动--就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介质内某质点的振动,通过介质质点的相互作用传递相邻质点的振动,如此传递下去就形成了波动。
波动产生的条件:
振动是波动的源、有传播的介质。
质点振动的传播,是能量的传播。
波动是能量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特点:当能量在介质中通过波动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时,介质本身并不传播。
2、波动
8
一、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
3 、波动的参数描述
质点振动速度--质点在其附近位置振动的速度。
波速--质点振动能量传播的速度,或振动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
质点振动速度与波动的传播速度不同,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也不一定相同
波是在介质内部或表面传播的一种振动,也就是介质中质点振动的传播过程。它不包括介质本身的纯运动。
9
一、振动和波的基本概念
波振幅(A)--质点离开平衡点的距离(位移);
波长(λ)—在单频波中两个相邻周期(T)上各相似点的距离(注意:应在垂直于波前的方向上对它们测定);
频率(f)—每秒钟内波振动的次数。
波的传播速度(V)
每秒钟波前进的距离。
V = λf = λ/T
或λ= V/f
10
地震波的运动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