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涵洞设计说明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3、《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D61-200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5、《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7、《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D65-04-2007)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国家和地方的其它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设计标准本项目共有35座涵洞,,3座1-×,原涵利用2座。具体设计位置见S4-02涵洞工程数量表。主要技术标准如下:(一)圆管涵1、孔径:1-、交角:90°3、荷载等级:公路Ⅱ级4、地基承载力:[σ]≥180Kpa(二)盖板涵1、孔径:1-×、交角:90°3、荷载等级:公路Ⅱ级4、地基承载力:[σ]≥250Kpa主要材料(一)圆管涵圆管涵涵身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圆管涵,管型基础采用C15混凝土,管壁C30混凝土,帽石采用C20混凝土,涵台基础、涵底铺砌、。钢筋:I级钢筋为HPB300,Ⅲ级钢筋为HRB400。(二)盖板涵盖板涵盖板材料采用C30混凝土,帽石采用C20混凝土,涵身采用C30混凝土,八字墙身、基础、铺砌、。钢筋:III级钢筋为HRB400。涵洞设计要点(一)圆管涵1、管壁各断面的弯矩计算采用公路设计手册《涵洞》第六章第二节介绍的刚性圆管涵计算方法计算;管壁厚度均为10cm。2、管身荷载:管身所受恒载包括管身自重、管身侧面及顶面土压力。管身所承受的活载即车辆荷载通过填土按30°扩散角分布于管顶假定的水平面上,当分布宽度小于计算孔径时,按局部均布荷载计算;基底竖向反力假定通过基础均匀分布;圆管的侧压力强度按管顶水平面以上土柱引起的水平荷载计算;填土容重为18kn/m3,内摩擦角为35°。3、根据管顶及管侧内力计算结果,按单筋截面砼配置管壁内、外两层受力钢筋。(二)盖板涵(1)涵顶填土对涵洞的竖向压力按土柱重力计算,车辆荷载以车轮着地面积的边缘向下按30°角度分布。(2)钢筋混凝土板(明)涵,,板块间无横向联系,按单块受力计算;跨径2、3、4m者,板块间设企口缝,用企口榫槽混凝土连接,车辆荷载横向分布按铰接板计算。截面按叠合板设计,考虑4cm厚的涵面混凝土铺装层参与预制板共同作用。因此要求涵面铺装层与预制板紧密结合。(3)钢筋混凝土盖板(暗)涵板块间无横向联系,按单块板受力计算,且按不同填土高度计算盖板厚度和配筋。(4)涵台利用盖板及涵底铺砌(或支撑梁)作为上、下端的支撑,构成框架体系,涵台作为上、下端简支承受台背水平土压力的竖梁进行计算。(5)为使涵台与盖板连接起到支撑作用,涵台顶面作成椅背与盖板顶面齐平抵紧。也可采用栓钉连接的方式,此时台帽应预埋与盖板锚栓孔位置相对应的锚栓钢筋。(6)台帽或涵台顶面,应铺设厚度不小于1cm的油毛毡垫层。(7)。钢筋混凝土盖板涵涵台尺寸,大多数情况下是受地基承载力控制。当地基承载
龙池至峨溶段公路改建工程(上盖段)涵洞设计说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