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0琴学解惑二十简析古琴的以曲代功.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琴学解惑二十:简析古琴的“以曲代功”雷苗伟常有初学琴者疑惑,为何古琴没有大量的指法练习曲?古代琴谱没有,即便是现代的琴学教材仅有简单数曲,且多为大曲屮的一些片段,而少有像钢琴或小提琴那样系统且成套的练习曲,如钢琴的拜厄、哈农、车尔尼等名家的练习曲,古琴则少有,为何?这便涉及到古琴练习屮一个“以曲代功”的问题,本文简述一二。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得先弄清古琴与这些乐器之间的一些区别。西方的钢琴、小提琴等乐器经过上百年的演变,从初创时自娱自乐的一件玩具,发现至今,己经演变为一种高度完善的乐器,无论是“娱己”还是“娱人”,都较为适宜,其演奏技法也由初创吋的简易,发展为现在的极具难度,学习方法也早以规范,因此大量、科学的练习曲才成为必要,如无大量的练习曲,某些曲子便无法完成,所以只能是“以功代曲”,即通过训练基本功来完成某些技巧,这样才能演奏一些高难度的曲子。好比杂技演员,要想完成一个高难度的动作,必须通过一定数量的训练,使其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这样才能达对演出的要求。古琴的历史虽远比上述乐器的历史悠久,但其自身的性质及其作用,千百年来,并未发生太多的变化,一直是文人雅士闲瑕时修身养性的一件雅器,而不单是艺人手屮的一件乐器,即强调乐器的自娱性,这也就是琴人常常争议的“娱已不娱人”。古琴的这一传统便决定了古琴“重意不重技”,强调琴人通过弹琴来抒发自身的情趣,而忽略古琴的技巧性,这也文人音乐的一•种特性,如《平沙落雎》的题解:“盖取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呜,借鸿鹄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者也二如同古代的文人画一•样,多以大写意为主,即强调“重意不重形”,甚至可以“得意忘形”如倪赞曾道”画者不过意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写胸中逸气耳”。加之古代琴人又多崇尚“中、正、平、和”之风,所以创作曲子也多为“清、微、淡、远”之类,少有专为炫技而创作的曲子。《潇湘水云》、《广陵散》等大曲只是少数,古称之为“武曲”,而历代留传下来的古琴曲多为“文曲”,即“清、微、淡、远”之类,如《平沙落雁》、《良宵引》Z类,甚至一•些琴家视一些快曲为“异端”,如严天池的《松弦馆琴谱》屮均为清心淡雅Z品,像《潇湘水云》、《乌夜啼》等曲均未收入。其实,即使像《潇湘水云》、《广陵散》等大曲,技法丄也并非太难,学二三年古琴能操此曲者大有人在。所以古琴对技法的要求并不难,上千年来其演奏技法也并未由多大的发展,因此古琴不需通过人量的练习曲就能完成琴曲的演奏,又何必自找烦恼呢?孩提吋非常喜欢戏曲,每逢村子里有戏班唱戏,除了下午、晚上看他们的固定的演出之外,上午我也常去看他们的内部排练。发现每次练功的多是在台上演戏的演员:武生在翻跟头,旦角在吊嗓,而后台的演奏员们则要舒服的多,充其量只是帮练唱的演员们吊吊嗓子,或几件文场乐器在一起拉一些曲牌,很少有单独练什么枯燥的基本功的,即使是初学者,也是在吹拉一些动听的曲子,当时我便很羡慕后台的演奏员们。其它的戏曲我不太了解,像晋剧、丄党戏的主奏乐器板胡常常只需演奏一个把位的音,不要求换把,所有音全在一个八度内,没有低、屮高Z分,所以其技法并不太难,真正难的是如何与演员们去配合,找到共同的“气口”。其实这也说明一个道理,戏曲伴奏因为简单,所以仅仅通过演奏曲牌便能掌握其演奏技巧了,这使是戏曲的“以曲代功”。当然,这些曾经为戏曲伴奏的附属乐器,现在多以“翻身作了

20琴学解惑二十简析古琴的以曲代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2 KB
  • 时间2020-08-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