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平均数”的教学案例与反思.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生活让数学更加精彩—“求平均数”的教学案例与反思山东省宁阳县第二十七中学一、[案例背景]《平均数》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一课就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系统地接触到有关平均数的知识,主要目的就是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产生的必要性,使学生能利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课前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起点都不就是零,我们应该有效利用。在设计教学预习学案时,我认为本课时内容编者设计理念就是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的,但实际教学难度相当大,很容易变成有形式无实质,有活动无内容。于就是在设计时我们注意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力求使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二、[案例描述](一)、感受移多补少。同学们,来瞧瞧眼前这几撂方块,哎,我们怎样移动使三撂都同样高呢?。学生:从第三撂移两个方块给第二撂,三撂就同样高了。老师:象这样把多的匀给少的使三撂一样高,我们可以称之为“移多补少法。”(老师板书:移多补少法)老师:为什么要从第三撂移两个方块给第二撂,三撂就同样高呢?学生一交流:我观察到第三撂有5个方块,从第三撂移2个方块给第二撂,每撂就一样高了。学生二交流:我数出一共有9个方块,因为要分成三撂,所以我用9除以3求出每一撂就是3个方块。(这个教学片段就是整节课的开始,前后时间总共不到5分钟,我用移方块这一设计,渗透了一种教学思想:移多补少。目的就是唤起对平均数的初步认识,为学均数的产生:老师:(出示情境图)红队与蓝队正在进行冠军争夺赛,两队打得难分高下,蓝队教练根据赛场情况决定增强得分能力,场外只有7号、8号两名替补队员,教练要根据她们在分组赛中得分情况选一人上场。(出示得分情况统计表)师:瞧,这就是7号、8号运动员在小组赛中的得分情况统计表,瞧着这个统计表,您有不明白的地方不?学生问:斜线就是什么意思?老师:您们怎么认为?学生:我认为斜线指的就是这位同学在这一场得了零分。另一学生反驳:我不就是这样认为的。如果就是得0分,就该直接写上0分。所以我认为斜线就是表示这一场她没有上场。老师:您们同意哪一种说法?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第二个学生。(这一过程,由学生自已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而我始终站在旁边,面带微笑,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宽松、宽容的环境,用爱与鼓励,放飞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思维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飞扬!)老师:到底该选7号,还就是8号呢?2、小组讨论:小组在一起交流一下。3、全班交流:老师:咱们班的同学可真会讨论问题,都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与同组同学一起交流,并且还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这真好。那您们讨论的结果就是什么?学生一:我选8号运动员,因为8号运动员的总得分高。老师:哦,8号总分高,选她!学生二:我认为不能根据总分来决定派谁上场。因为7号运动员参加了3场,而8号运动员参加了4场。老师:就是呀,7号运动员参加了3场,8号运动员参加了4场,怎么比?这位同学真就是独具慧眼,说得在理。那怎么办?(在学生的认知思维冲突中,在解决问题的需要中,学生请出“平均数”。学生们感受着“平均数”此时出现的价值,产生了学习的迫切需求。)学生三:我认为应该用两位运动员的总得分来除以上场的次数。就就是用7号运动员的总得分÷3场,用8号运动员的总得分÷4场。老师:她刚才说的就是什么方法?谁听清楚了?还有

“平均数”的教学案例与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幻影
  • 文件大小22 KB
  • 时间2020-08-05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