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教师学习于海河事迹心得体会.doc


文档分类:办公文档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教师学习于海河事迹心得体会
一个普通人,一生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不为名,不为利,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就是不平凡。新时期党的好干部、农民的好儿子、百姓的好朋友于海河就是这样。他离开了我们,倘若他能够早点,不那么硬撑——可是,这不是他的性格。于海河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共产党人无悔的人生。
 
我想,我们党的事业能够蓬勃发展,永葆生机,我们党能够一直得到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正是因为有了像于海河一样的好干部、好儿女,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始终如一的坚持工作,甘于奉献,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把党交给的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去做,无私奉献,坦荡一生。
 
爱如海河深,他无私。
 
诗人艾青曾写道:“为什么我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农民的儿子于海河,他热爱这片黑土地,更热爱生活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生于农民家庭,长于黑土地,一生服务于此,用他无私的爱温暖着无数和他一样热爱黑土地热爱家园的人。也正是对这土地的爱,对人民无私的爱才让他做出了这样的状举。强烈的为民服务意识,让他时刻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他经常深入村屯了解情况,能扑下身子和普通百姓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想方设法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是百姓眼中难得的“好官”、“贴心人”。他患有严重的关节疾病,主
 
治医师和家人曾多次劝他卧床休息养病,但是他一直拖着病腿坚持工作在一线,忍着病痛深入百姓家中访贫问苦、解决困难,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和爱戴,也感染了身边的同事,得知他不幸离世的消息,2000多名干部群众自发参加告别仪式,痛哭着为他送行。当地百姓自发“送行”的举动更让我感到于海河同志的无私伟大,得到群众的拥护,是百姓真正的知心人。
 
正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试想,于海河如果没有让群众满意,群众能这样做吗?他用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他出身黑土地,把百姓当爹妈,与人民同忧乐,与百姓共甘苦,充分展现着党员领导干部一心为民、鞠躬尽瘁的公仆本色。海河虽走,但他留下的对人民无私的爱,一直会引导着我们为人民群众满意而努力工作。
 
志如海河坚,他敬业。
 
读着于海河同志留下的工作日志和随笔,我能感受得到他是一个心思细密并且情感丰富的人,其中很多内容都是他在工作第一线的纪实抒怀。有为百姓做了事后的欣喜,有为邻里讨回血汗钱时的兴奋,也有为农业生产遇上雨季的担忧。
 
他把整个身心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一辈子工作都没有离开“三农”这个中国当前重要的事业。无论党让他做什么事,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像是一颗“螺丝钉”一样,坚实的扎根,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意志坚定。为党工作20多年来,始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特别是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
 
心血和汗水,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率先垂范带领一班人全力以赴投身农业事业,常常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先后争取30余项农业重要项目,,扶持了多个农业科技示范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亲自筹划建设了宝清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就在去世前一天还领着大家到实地研究工作,直到去世前还忍着剧痛在病床上修改园区建设的汇报材料。再苦再累,毫无怨言,他就是这样的敬业。他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敬业精神,坚如磐石,岿然不动。

教师学习于海河事迹心得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jgjsfg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5-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