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VM是什么?KVM(Kernel-basedVirtualMachine)。2008年9月,该公司被红帽收购后大力发展KVM的社区,目的在于增强底层架构功能,简化虚拟机管理。KVM是一个开源的系统虚拟化模块,它需要硬件支持,如IntelVT技术或者AMDV技术,是基于硬件的完全虚拟化。KVM背靠Linux好乘凉从上图可以看到,KVM是完全内置于Linux的开源hypervisor。它将Linux转换成虚拟机监控器。因此,KVM能利用Linux做大量hypervisor能做的事情,如任务调度、内存管理与硬件设备交互等。事实上,,KVM就集成在Linux的各个主要发行版本中。它使用Linux自身的调度器进行管理,所以相对于Xen,其核心源码很少。红帽2011年发布RHEL6后,完全抛弃开源Xen,支持KVM作为hypervisor。KVM专注于成为最好的虚拟机监控器,创建的虚拟机能作为Linux处理器,当做子操作系统运行在Linux或Windows上。此外,通过使用另一个开源模块QEMU,提供虚拟机中的I/O设备仿真。近年来,随着x86虚拟化流行,KVM能利用虚拟化扩展运行在x86处理器上。所以在虚拟x86处理器很得心应手。KVM价值在于能运行Linux或Windows虚拟机,由于其内置在Linu中,无需任何修改就能运行Linux应用。IBM与KVM的渊源在44年前,IBM为了更好地利用硬件,实现了大型机分区技术,也就是虚拟化技术。硬件支持对于虚拟化的采用至关重要。早在1967年,IBMSystem/360大型机上就实现了虚拟化,客户可同时运行多个应用提高硬件利用率。随着时间推移,这项技术也伴随着IBM大型机的发展进入了z/VM。这时也开发了新市场,将Linux移植到Systemz,z/VM就能让成百上千的Linux虚拟机同时运行在单台IBM主机上。90年代,IBM将hypervisor带入Power系统,充分利用底层硬件。发展到现在,PowerVM能虚拟AIX、i/OS以及Linux操作系统。让我们回到早期的x86服务器时代,那时英特尔和AMD还不能友好地支持虚拟化技术。VMware使用动态内存翻译技术,Xen使用Paravirtualization(半虚拟化)技术,修改操作系统以便进行虚拟。转机发生在2005年,英特尔和AMD为虚拟化添加了硬件支持,由此开启了x86hypervisor新时代。不久,KVM问世。它构建在Linux之内,并将其转换成一个成熟的hypervisor。KVM背靠Linux好乘凉,迅速发展壮大。KVM引起了业界大佬们的兴趣。红帽与IBM开始投资这个开源新秀。2007年,KVM正式成为Linux的一部分。同年,及其专家资源。2009年,IBM大幅增加KVM工程投资。如今IBM有60位程序员专门工作在KVM开源社区上。开源KVM的未来四年多前,从KVM内置在Linux的那一刻起,就注定着它有不平凡的发展道路。KVM本身就是使用Linux企业的不二选择,加上它还支持Windows平台,所以也是异构环境的最佳选择。近几年,随着红帽、IBM和其他厂商的投入,KVM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级hypervisor。KVM特别之处在于将Linux转换成一个Type-1hypervisor。所以无需任何变更就能享受现有的L
KVM虚拟化解决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