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doc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二聚体的影响孙芸(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江苏无锡214000)【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微泵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维持应用7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乌司他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关键词】感染性休克;乌司他丁;»二聚体【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12-01感染性休克是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循环衰渴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以经过充分的液体复苏都难以逆转的持续低血压为其特征。感染性休克发牛率、病死率居高不下,患者中有四分之一甚至以上发生死亡。患者常有凝血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增加病死率。》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是反映高凝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木文旨在观察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D的影响。: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入住我院ICU的符合纳入标准⑴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肺炎12例,胰腺炎5例,肺脓肿3例,胆道感染9例,腹膜炎8例,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排除:①肝肾疾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手术后、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肺栓塞、深静脉血栓②治疗未满72小时出院或死亡③对乌司他丁过敏④应用过影响凝血和纤溶系统的药物。:把4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常规治疗组按照重症脓毒症治疗指南⑵采取液体复苏、早期使用抗生素、预防应激性溃疡、控制血糖、保护多脏器功能、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予机械通气及其他对症处理。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商品名:天普洛安,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万U加入生理盐水50ml微泵静脉注射,每12小吋1次,维持应用7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浆D・D水平。-D的检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正常对照组于体检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置于含有枸橡酸钠抗凝液的试管中,离心后取上层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水平。: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乌司他丁组血浆D・D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患者均未发生皮疹及其他不良反应。3讨论在严

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64 KB
  • 时间2020-08-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