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一 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的普遍性: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2、文化现象的特殊性:文化生活各具特色1)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文化生活。(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义: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 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注意: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注意: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2)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①文化素养的形成: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②文化素养的表现:通过日常生活的实践和言行来表现。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外延1)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2)文化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的实质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二、文化与经济、政治(一)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1、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文化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1)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①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一定社会文化的形成,而文化又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那种认为只要物质条件好了,精神文化自然而然地就会好起来,物质条件差一点,精神文化就不可能搞好的观点,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事实,是不正确的。12)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①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的发展的作用也不同。第一: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第二: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障碍社会的发展②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二)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1)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3)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1)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2)文化关系到国家安全:随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三)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2、我国应如何应对: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 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二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感受文化影响(一)文化影响面面观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影响人的哪些方面)(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以及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的方式,都带有各自的文化印记。影响因素: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交往方式的差异通过使用的语言、符号、行为举止等体现出来(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影响因素: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 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思维方式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又对实践、认识活动有反作用(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影响具有 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1)人们在一定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潜移默化≠虚无飘渺2)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潜移默化≠消积被动◇为什么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不仅能够使人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增强劳动技能,而且能够陶冶情操。22、文化影响具有 深远持久的特点(1)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三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二、文化塑
政治必修3笔记整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