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跑步爱好者的随笔:酱油跑步党的时间简史思行|酱油跑步党的时间简史《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是作家村上春树作为一个长跑者的随笔,这本书并非是跑步者训练《圣经》,而像是在跑步途中遇到的某位跑步长者的絮絮叨叨,家长里短,道理大多也是浅显易懂,散漫无章法,但也正是这样的真实,引发了作为一个普通跑步者的我的共鸣。读完整本书,于我心最有戚戚焉的是村上君作为长跑者的历程,让我回想起自己作为一个"酱油"跑步党的时间简史,虽然平凡,却也是一段漫长的进化史了。从开始跑步到现在,已经有了一个轮回。小学时虽然跑的比别人稍微快一点,但是从竞技角度看,跑步成绩平平,在校队女霸们的光环下显得平淡无奇;高中时作为班长,跟团支书为了凑人数拉大家参加运动会,而56多个学霸,大多也是弱不禁风,最后只好赶鸭子上架,两个风一样的女子几乎揽下班上所有的跑步项目。大学时为了分钟跑的考试,早晨偶尔会在去图书馆的路上顺便跑个步,开始一天的生活。在这时,跑步其实是一种痛苦和被要求的副产品,因而零散的跑步碎片,没能拼凑出我与跑步这件事相遇的路线图。从马拉松到高校运动会真正意义上让我与跑步产生交汇的,是20xx年的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那是个阳光很好的中午,校园食堂的路旁像往常一样满是学生会和社团的各类活动吆喝,我和"老倪姑"一顿麻辣香锅以后,嘴里满满的都是麻椒油的味道,酒足饭饱后走过路旁,发现某王牌学院的旗子下异常人多,好奇凑过去,发现是组织马拉松报名。马拉松?人还能跑这么远?这是脑袋里面最直接的反应,不过愣了一秒后这种迟疑便被幻想中冲过终点的喜悦所侵蚀。"初生牛犊不怕虎",大概就是形容我和"老倪姑"站在看台前填下表格的瞬间。抱着随便玩玩的心态,我俩也没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到了临跑前一周才磨叽到操场跑了几圈,更大跌眼镜的是,比赛前一晚懵逼的我忘了定闹钟,本该一早五点半到校门口集合的,却呼呼大睡到七点被室友叫醒才在慌乱中冲到了天安门,黑压压的一片人里面根本找不到北邮的红色校旗,硬着头皮,只身一人,办好寄存,站上跑道,转身发现周围的人装备可以用精良二字来形容,内心开始哆嗦和不安。靠着一路要凡士林和巧克力以及供给站的运动饮料,以及在路上遇到的同行者的相互扶持,总算是在关门时间前熬到了终点。回到学校,脚肿了整整一周,我穿着拖鞋晃荡在校园里,两旁行人露出诡异的眼神,仿佛在说"十一月份了还穿拖鞋,有病吧"。多么痛的领悟!而这次马拉松途中所经历的种种,标志着跑步成为了自打出娘胎以来到现在二十多年里面坚持的最好的事情之一,而这些跑步路途中积累的痛的领悟,铺展开来,到达更远的边界。如"分解目标",,是宏大的目标,要想顺利冲刺到终点,就需要对全程进行分解,每10公里可以划分为一个子单位,继而又可以将10公里拆分为5公里,如果想在5小时的关门时间以内跑完全程,那么每10公里配速大致就要在50分钟左右,如果前5公里配速太慢,那么后5公里便要稍微加速,这样在目标和动态调整中,能够保持平稳到达终点。而这种方法,也被后来种种经历中证明屡试不爽。接下来大三的一整年似乎是竞技性跑步的巅峰时期,被小莉姐(大一的体育老师)以美食诱惑,外加继承经管学生会体育传统的感召下来到田径队,开始了酱油党般的训练生活。每周四下午和周六上午偶尔在骄阳下,做出各种以前看来奇奇怪怪,现在也不太明白道理的姿势,前前后后参加了首都高校运动会,学校
关于跑步爱好者的随笔:酱油跑步党的时间简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