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当年在《野草》中的《风筝》中这样写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游戏可以给孩子欢乐、经验、学识、健康和思想,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无论是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还是我们国家颁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都告诉我们:幼儿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很多家长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里蹦蹦跳跳、哼哼唱唱、嘻嘻哈哈是没用的,是在瞎玩,还不如让他学点东西。不要忘了,蛹,在变成蝴蝶之前,是需要一段休眠时间的,这段时间表面看起来是静止、停息的,其实是在积累、蜕变。生命也是这样,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而0-6岁正是一个新生命积累的过程,孩子表面的幼稚下面,隐藏着极为丰富的、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而这些是独立的、不同于成年人的。儿童的好奇、探索、涂鸦、幻想、游戏、哼唱、蹦跳等,表面上看起来毫无作用,实际上是在悄悄的建构着未来的自己,所以童年绝不是无聊,更不是在浪费生命。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既有想象,又有直觉;既有兴趣,又有意愿;既有爱好,又有情感;不仅有主观的感受和体验,还有对客观、真实、具体、规范的社会有一个理智的判断和逻辑的思考。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过去的经验得以再现,当前的现实得以表征,未来的可能得以萌芽和预期。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既有对自然的亲密接触,与人和社会的交往,也有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游戏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生活本性、自然本性和社会本性的最佳的融合,游戏应该成为儿童精神成长的一个乐途,因为孩子可以从中获得情感、认知、社会性、意志,获得人格等各方面的发展,还能获得自由感、解放感和成就感。所以在儿童的早期活动当中,没有任何活动比游戏更能提供丰富的内容和经验,我们会发现游戏:是“假想”与“现实”的统一;是自由与约束的统一;是主体性与反主体性的统一;是我在与无我的统一;具有双重性格,是多样性、矛盾性的辩证统一。幼儿园教育的鼻祖福禄贝尔在创建幼儿园教育之初,就明确指出幼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三项:游戏、恩物、作业。游戏:是孩子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童年时代最快乐的一种活动。恩物:是适合幼儿游戏活动的玩具,由福禄贝尔亲自设计,如球形、圆柱体、立方体等,通过这些玩具,儿童从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了解社会。作业: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英语、算数、语文、汉字、拼音等,而是画画、纸工、刺孔、串珠子、拼图等活动,实际上还是游戏。所以幼儿教育之初,主要内容就是做游戏。幼儿教育引进中国并没有多久,难道中国在这之前就没有幼儿教育了吗?当然不是。之前我们也有,只不过主要是通过民间的传统游戏来实行, 而这些传统游戏,对孩子的发展来说非常有意义、有价值。举个例子,各位家长,您跟孩子玩过躲猫猫吗?孩子多大可以躲猫猫呢?我们家的孩子是三个月左右,三个月的时候怎么玩?简单。孩子躺在那儿,用手绢盖在他小脸上,把手绢揭开的一刹那,你说一声“哞……”,他就会哈哈大笑。可见,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就可以互动,而且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明白:看不见爸爸妈妈不代表他们不存在。物体的客观存在性其实就是通过这种游戏让孩子得以感知的。过段时间,孩子大了,他也会模仿你,跟你玩躲猫猫,如果你觉得特别没意思,甚至说“烦死了”,这可不行。你得配合着他,跟他一起玩,这样他才会觉得很快乐,于是孩子就会和你有更多、更主动、更积极
游戏使孩子更聪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