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墙与鸡蛋》读后感.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眼中的体制与自由—《高墙与鸡蛋》读后感村上春树在他的耶路撒冷文学奖获奖演讲中提到了高墙与鸡蛋,所谓高墙即指体制,鸡蛋则指生活在体制中受体制约束但又向往自由的个体。体制的本意是来保护个体,可随着时间的变迁会产生异化。村上春树认为体制没有灵魂,而个体是有灵魂的,个体不应该被体制所利用,所以他个人主张无论体制多么的正确,个体多么的错误,他总是会站在个体的一方。我的理解是村上春树想阐明的并非是盲目的支持一切个体,他的真实意图是想表达,在无法避免的体制约束下,我们应该倡导思想自由、灵魂独立,要自我判断,不应该盲目的接受、适应体制,甚至受困于体制,用一句话总结就是要有体制,但是不能体制化。谈到体制与自由,首先应该弄清楚什么是自由,什么是体制下的自由。百度百科关于自由的解释是:自由一词就其本意,指的是没有阻碍的状况,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利又有不损害他人责任义务。可以看出,自由和体制下的自由一样,都具有约束性,体制下的自由的约束性更强。体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体制往往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设立的,因为人本身的认识就有局限,所以对体制的判断难免存在偏差。这样来说,且不论设立者是否是基于保护个体的角度设立体制,单就体制本身而言,就无法保证合理。因此,体制必然会和部分个体所追求的自由产生冲突。在传统观念中,体制的力量远大于个体,当个人与体制产生冲突的时候,个人的利益往往显得微不足道。以中国为例,自古以来的文化就是中庸之道,人们常说,枪打出头鸟,这种思维模式在中国人的脑海中早已根深蒂固,所以中国人有着严重的“随大流”思想,常常逆来顺受,这就是体制化。体制化是很可怕的,面对体制,一开始你恨它,它剥夺了你的自由;接着你会慢慢的习惯它,熟悉它;最后你会离不开它,离开它就会不知所措。我们很多时候只是环境的适应者,像很多动物一样,而没有一个真正的精神追求。更多的时候,我们只是白天适应体制,晚上谩骂体制。如果问一下自己真的想要什么,自己却答不上来。作为人我们被赋予思考的能力,但我们却用它来措辞谩骂强加于己身的各种体制,抑或选择铺天盖地的娱乐来麻痹自己,最后,发现有机会可以跳出自己不喜欢的体制时,却没有胆量了。思想的自由是人类生存的一个必要条件。人的个性、活力一旦丧失,那么整个社会乃至国家就会丧失活力。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思想越自由的国家,就是越有活力的国家,这样的国家就越发达,这样的国家就是民主的国家;思想越不自由的国家,就越死气沉沉,这样的国家

《高墙与鸡蛋》读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辞言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0-08-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