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骨科并存压疮的引发因子骨科医学论文.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页眉. .页脚骨科并存压疮的引发因子骨科医学论文压疮在临床上又称压迫性溃疡,是骨科患者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因长期压迫局部组织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发生缺氧缺血导致, 常见于瘫痪、昏迷、糖尿病等需长期卧床及其他重症患者[1]。压疮的发生不仅加重和延误病情, 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痛苦和负担, 并可继发感染, 导致败血症的产生而危及生命, 所以压疮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难题, 而研究影响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是做好压疮护理的第一步。笔者探讨了影响骨科病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以为骨科压疮患者的护理提出更好的建议。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07 年2月— 2010 年2 月本院骨科共收治 50 例带有褥疮患者,严格参照褥疮 Black(1994) 分期标准[2] 进行分期:Ⅱ期 25例,Ⅲ期 25例;男 32例,女 18例;年龄 27~ 76(64 .5±3. 8) 岁。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25 例,男 16 例,女 9例; 年龄(65 .5±4. 1) 岁。对照组 25 例,男 16 例,女 9例; 年龄(64 .1±3. 6) 岁。 2 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压疮的严重程度等具有可比性。 研究方法回顾性调查以上 50 例患者的病史,以探究影响骨科病患者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压疮垫, 2 周后观察疗效, 探讨压疮垫对促进压疮恢复的临床价值。.页眉. .页脚 疗效评定标准[3] 治愈:Ⅱ期, 皮下硬结和受压表面紫红色消退, 水疱逐渐吸收消退;Ⅲ期, 溃疡消退结痂愈合。显效:Ⅱ期, 受损部位水疱消失, 紫红色变为红色;Ⅲ期, 分泌物减少, 创面结痂。有效:Ⅱ期, 水疱消失不再进展;Ⅲ期, 分泌物减少。无效: 受损部位无好转。 统计学处理采用 SPSS18 .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0. 05 为具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回顾性调查以上 50 例患者的病史发现,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是影响压疮发生的主要物理因素, 所占比例分别为 88%(44/50) , 52%(26/50) , 76%(38/50); 长期卧床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所占比例达 88%(44/50); 各种分泌物(18%) 、营养状况(34%) 、外伤、贫血、昏迷等也是影响压疮发生的相关因素。 压疮垫的护理效果治疗组治愈 18 例,显效 5 例,有效 2 例,总有效率 100%; 对照组治愈 5例, 显效 4例, 有效 6例, 总有效率 65% 。2 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 3 讨论压疮的发生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压迫是压疮发生的首要危险因素。在临床各个科室护理中, 如何做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压疮成为医护共同关注的话题[4]。. .页脚预防和治疗压疮的药物应促进损伤部位的血管新生,改善微循环,加速肉芽组织的生长,以促进受伤部位的修复。本观察结果显示, 剪切力、压力与摩擦力是影响压疮发生的主要物理因素,长期卧床也是压疮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表明,当创面局部压力大于 33mmHg(1mmHg=) ,受压时间超过 2h 则可能造成皮肤缺血性损害。剪切力是指在两相邻物体表面向相反方向平行滑动

骨科并存压疮的引发因子骨科医学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2842350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