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明末清初有一本书叫《解人颐》,对欲望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
如何对待欲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请以“欲望”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欲望是个性的羁绊,有之则难以保持个性的率真与美好。故它具有消极一面的意义,可以理解为“私心邪念”等。
欲望是创造力的摇篮,有之则能激发人去创造新的世界。故它有具有积极一面的意义,可以理解为“理想动力”等。
逃离欲望的喧嚣
风,游遍了世间的角角落落,因为它无所牵挂;河,流过了雪山森林,流过了小桥村庄,因为在它心里,只有蔚蓝的大海。
物方如是,人亦如此。能够摒弃过多的欲望才是一个人智慧光芒的闪现。
人之精力,恰如池中之水,池有方圆而水有定量。此盈则彼竭,此消则彼长。无限制地放纵欲望,会分散一个人有限的精力,最终将会将他导向一事无成的败局。
一位年轻人遁入空门,希望通过修行的方法,将自己引至通达之境。但是有一天,他与僧人们一同吃饭时,突然想到:“我为什么不能够有一个更加别致的饭碗呢?”于是当天夜里,他偷偷溜下山,买了一个银制的钵,第二天果然在自己的师兄师弟面前风光了一回。从此,他沉湎于自己无穷的物欲,为种种琐事所累,再无余力研习佛经禅理。春秋交迭,它的同门师兄均学有所成,甚至有的成为了高僧。年轻人却少有长进,只是在深山古寺之中蹉跎了岁月,虚掷了年华。
这个故事里,年轻人的失败,便应归咎于他过于繁杂的欲望。过分追求物质上的风光,大大拖累了他参禅悟道的进程。于是,本想在生活点滴中处处超过其他僧人的年轻人,最终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偏离了自己人生的主旋律,忘却了修行的最终目的,结果落得一事无成。此前车之鉴,不可不知。
是的,每一个人的一生,都应有一个“主旋律”,有一个最长远、最有意义的追求。去奢简欲,能帮助你平心静气,远离杂念,做到“心系一处”,向着自己的目标全速行进。正所谓“关上灯,真正的星空才会更加璀璨”。
曹雪芹清粥寡食,潜心写作,使《红楼梦》登上了古典文学的顶峰;华罗庚安于清贫的物质生活,在极简陋的条件下,写成了六十多万字的《堆垒素数论》;爱因斯坦成名后,无心享受生活,而是继续攀登科学之峰,成为挑战统一场论的先锋部队,一生为后人留下了难以计数的贡献……
一个人的清醒与迷失,幸福与不幸,脱俗与庸俗,往往就分界在一个“欲”字,以及其对待“欲”的态度上。繁杂的世间,诱惑太多,热闹太多,迷失也就太多。“即使将我关在果壳,我也是无限空间之王”,英国作家王尔德如是说。我们需要学会驾驭自己的欲望,摒弃过重的欲望,于喧嚷红尘之中,辟一方心灵的净土,引一泓智慧的清泉,用来滋润自己繁忙的躯壳、疲惫的灵魂,时时洗净自己的追求与信仰。
不需要太多东西,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智慧啊!
放下欲望,人生悠然
人的欲望就像一剂毒药,太过强烈的欲望会蛊惑人的心灵,使心灵变得扭曲。就像一只本来就很漂亮的蝴蝶,因为欲望而使自己变得丑陋。所以我们要保持平和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所有,体验悠然自得的人生。
我们之所以有欲望,是因为对自己的现状不满足,总想得到更多,使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完美。但那无限制的欲望会使自己误入歧途,最终伤害的是自己。
现在社会中有些国家干部就是因为抵制不了金钱、美色的诱惑,强烈的欲望促使他们滥用权力谋取私利,从而使自己一步步走向罪恶的深渊,成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我们要学会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这并不等于自我否定。学习接受、悦纳自己,善待不够完美的自己,这不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放下了心中的欲望,使自己的心得以平静,从而获得一种悠然的人生,诗意的人生。
历史上,有许多人才都是因为太过强烈的欲望而忍受不了别人比自己优秀,从而产生嫉妒心理,把自己置身于心灵的地狱之中,折磨自己。但折磨来折磨去,最终一无所得,反而令自己心智疲惫。
因为太过强烈的欲望,庞涓想方设法陷害孙膑,但在战场上争斗,庞涓最终还是败在孙膑手下而拔刀自刎;《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不幸被气崩了箭伤,英年早逝,临逝前他仰面向天,发出沉重无奈、流传千古的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就连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笔下的睿智高尚、骁勇善战的奥赛罗也轻信小人的挑拨与谗言,杀死了自己纯洁的妻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人间惨剧,在真相面前不得不拔剑自刎,一世英名付之东流。
生活并不是一汪平静得泛不起丝毫涟漪的水,它注定有
作文“欲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