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兴奋性 2、内环境 3、钠泵 4、阈电位 5、红细胞比容 6、红细胞渗透脆7、心动周期8、心输出量9、窦性心律10、房室延搁11、肺泡通气量 12、通气/血流比值 13、肺牵张反射 14、容受性舒张15、能量代谢 16、基础代谢率 17、排泄 18、水利尿 19、渗透性利尿20、近点 21、视敏度(视力) 22、暗适应 23、明适应 24、易化25、脊休克 26、第一、第二信号系统 27、一侧优势和优势半球 28、应激 29、第一信使与第二信使 30、月经周期 31、顶体反应二、判断题:1、通过对单细胞生物以至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研究,发现生命现象至少包括新陈代谢、兴奋和抑制三种基本特征。(×)2、内外环境因素(条件)的变化就是刺激。 (√)3、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等五个环节组成。因此,神经调节是通过一种开放回路来完成的。(×)4、在静息状态下, Na+较容易通过细胞膜。(×)5、正常细胞膜内的 K+浓度约为膜外 K+浓度的10倍。(×)6、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钾的平衡电位。 (√)7、阈下刺激不能引起锋电位, 但在刺激达到阈值后, 锋电位就始终保持固有的大小和波形。(√)8、与无髓神经纤维相比,有髓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单位长度内每传导一次兴奋所涉及的跨膜离子的总数要少,而能量消耗较多。 (×)9、男人体液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小于同年龄同体重的女人。 (×)10、血浆和组织间液的胶体渗透压主要影响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移动。 (√)11、若将血沉快的病人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的血浆中,则形成叠连的程度和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加快。(×)12、制造红细胞所需要的铁 95%直接来自食物。(×)13、如某人的血清中含有抗 B凝集素,其血型一定是 A型。(×)14、窦房结自律细胞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 0期去极化,都是由于钠通道大量开放, Na+迅速内流形成的。(×)15、心动周期中,心房的血液充盈主要依赖于地心引力的作用,心室的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16、在一定限度内,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愈大,则搏出量就愈多。 (√)17、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 (×)18、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受到神经与激素的调节进行舒缩活动,使毛细血管交替开放与关闭。(×)19、安静状态下,心交感中枢与心迷走中枢都有紧张性,但后者的作用占优势。(√)20、潮气量减少或功能残气量增加都导致气体更新率降低。 (√)21、肺活量等于潮气量、补呼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 (√)22、肺各部位的通气 /血流比值均为 ,大于或小于 ,都可引起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不足。(×)23、在一定范围内,深而慢的呼吸比浅而快的呼吸更有效。因为前者的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大于后者。(√)24、消化道平滑肌具有兴奋性、自动节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25、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的。 (×)26、胰液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胰液缺乏时可显著影响三种主要食物(特别是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27、胃液和胰液分泌的调节都可以分为头期、胃期和肠期。 (√)28、缺铁性贫血患者口服铁剂时常伴服维生素 C,是因为维生素 C能将高铁还原为低铁而利于吸收。(√)29、脂肪的各种水解产物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后,又重新合成为甘油三酯。 (√)30、年龄越小,基础代谢率越低;年龄越大,基础代谢率越高。 (√)31、体温升高时,酶的活性一定增高,代谢率也一定增高。 (×)32、当环境温度接近于体温时,散热的主要方式是发汗。 (√)33、皮质肾单位在肾血流量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近髓肾单位在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过程中起重要作用。(√)34、当体动脉血压比正常降低 10%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也降低 10%。(×)35、钠在肾小管重吸收的规律是:越靠近端则重吸收的量越多,越靠远端则越少。 (√)36、肾小球滤液中的蛋白质浓度较血浆和组织液中的高。 (×)37、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 (√)38、决定尿量多少的主要环节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大小。 (×)39、两眼会聚的意义在于看近物时,物像仍可落在两眼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40、正常人在安静时 6m以内的光线正好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41、视杆系统无色觉功能,但对光的敏感度较高。 (√)42、耳蜗底部受损主要影响低频听力,耳蜗顶部受损主要影响高频听力。 (×)43、有髓神经纤维传导神经冲动的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较快的主要原因是前者直径比后者大。(×)44、绝对不应期愈短,单位时间内神经纤维产生和传导冲动的次数就愈多。 (√)45、突触后抑制是通过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在突触后膜上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
人体解剖生理学复习提纲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