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3-2.doc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理解迁都原因、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联系与作用、改革对民族融合的推动作用及实质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文化认同对巩固和深化改革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材料分析、情景教学、对比分析、综合分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是值得肯定的,改革策略和决心值得学习与借鉴,改革与创新,与时倶进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社会进步的灵魂【教学重难点】重点:孝文帝改革中创建新制和移风易俗难点:理解迁都洛阳在整个改革中的地位教法与教具:讲解与合作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 课型:新课 班级:高2-2班时间:2011-3-2一、改革前期:推行新制【特点】:在冯太后主持下进行;冯太后改革促进了经济恢复发展,巩固了政权,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重点】:建立新制,収代旧制(目的)【措施】:一、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1、 原因:官吏原无俸禄,屮央官吏按等级得到战争中获得的财物和劳动人口,地方官吏可以任意搜刮百姓——吏治黑暗,贪污成风2、 内容:"、实行俸禄制:俸禄山国家统一筹集,按官吏级别高低发放,不许官吏自筹;b、 制定惩治贪污的办法;c、 根据政绩任免官吏3、 影响:吏治好转,才盾缓和,政局安定,为各项改革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局而二、推行均田制——土地制度1、 原因:长期战乱,百姓流亡,政府控制着大景无主荒地;同时。农业萧条,也影响政府赋税的征收和统治的稳定2、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生产,增加政府赋税收入。3、 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4、 性质: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5、作用:a、 农民得到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b、 抑制土地兼并,有利于赋役征收,促进北魏政权封建化,从血巩固统治;c、 推动北魏山游牧转向农耕生活,加速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到来;d、 影响深远,为隋唐封建鼎盛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牌安史之乱后瓦解)注意:北魏均田制的推行有利于恢复经济、巩固政权,促进民族融合,历史影响深远。它是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是其他新制的出发点,实质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三、 设立三长制——基层行政体制1、 目的:为配合均山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2、 内容:a、 组织:五里一邻长——五邻一-里长——五里一党长b、 职能:检杳户口,征收赋税,征发徭役兵役,推行均皿制;3、 影响:a、 三长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度,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b、 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c、 有利于推行均皿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四、 推行租调制——赋税制度1、 目的:解决赋税混乱问题,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 内容: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调3、 含义:租是农民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粮食;调是向政府交纳一定的绢帛4、 作用:a、 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b、 编户齐民増多,增加了国家的租调收入。【认识】:1、 改革措施的关系: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俸禄制为新制推定提供了政治保障;均ED制与租调制构成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三长制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2、 前期改革的结果:备项制度配合,共同作用,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民族融合,稳定北魏统治,为一下阶段改革奠定基础。二、改革后期: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3-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