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勤俭节约是永续发展的需要.doc厉行勤俭节约是永续发展的需要“以俭立名,以侈自败。”——题记司马光语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厉行节约不是应付困难时期的权宜之计,是应该长期坚持的道德风尚,即使是物质财富极为丰富的时代也必须坚持不能抛弃的个人品质。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理念、一种精神、一种美徳,更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古人云:“俭,徳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4个字。可以说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诸葛孔明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毛泽东以“厉行节约,勤俭建国”为“治国”的经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自古至今,关于节约的美徳和佳话不胜枚举。且不说远的,举几个离我们不太远的例子:孙中山先生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担任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在人民中右很高的威望,可是他却一贯节俭。在广州时,他听说外出讲演一次要花十五元汽车费,认为“往返不到五公里,就要这些钱,花费太多了。”于是就坚持步行,不再坐车。中山先生逝世时,所有的遗物就是2000多本书和一所只有5间房子的住宅,而这所住宅还是1917年4位旅美华侨来访时,看到中山先生租借的房子太破而捐赠的。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发生在中国共产党领袖身上的有关勤俭节约的故事就更多了。在延安时,毛主席的那件III棉衣穿了4个年头了,几经拆洗,已经变成灰白色,胳膊肘、袖口、领口补过10多次了。警卫员把这事反应给管理局,管理局请被服厂给毛主席做了一件蓝市布棉衣。毛主席看到棉衣后说:“我的旧棉衣还可以穿,为什么要做新的?还是把我那件旧的拿来吧!”警卫员说:“旧的我已经拆了……”毛主席看到警卫员着急的样子,说:“好吧,你们要我穿新的,那就把这件送回去,给我领一件和你们一样的灰粗布棉衣吧!”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雷锋入伍后,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精神作风。他每月的津贴,除了留一角钱交团费、两角钱买肥皂,再用些钱买书,其余的钱,全部存入储蓄所。他穿的袜子,补了乂补,不知补了多少次,己经补得完全改样了,还舍不得丢掉。他的搪瓷脸盆和漱口缸,已经用了好多年,上面的瓷掉了许多,他也舍不得买个新的。他有一件夹衣,是从湖南老家带來的,已经很破旧了,但他洗了又洗,补了又补,仍旧穿着。有一次,沈阳部队工程兵召开运动会。参加完比赛的雷锋又渴又热,但他舍不得花钱买瓶汽水喝。一个战友说他“就一个人,光攒钱不花,真傻”的时候,他说:“我们的祖国大家庭有6亿人。为了改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我们要艰苦奋斗。每人每天节约一角钱,全国一天节约多少钱?咱们是国家的主人,不能不算这笔帐。”可是,当他听说辽阳地区受了水灾之后,便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的一百元钱全部寄给了灾区。这些故事读来发人深思、受益匪浅。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言:“简朴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詁质。”俭以养德,节约就是一种美徳、一种智慧,更应成为一种习惯和风气。在艰苦创业、勤俭节约上,我们不妨像先贤那样,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铢积寸累,集腋成裘。保持和发扬节约“一滴水”、“一粒米”、“一度电”、“一张纸”、“一双筷子”的精神,节约资源,人
厉行勤俭节约是永续发展的需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