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ppt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2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1
控制微生物的意义
预防隐性感染和潜伏感染;
防止人畜共患病;
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生产标准实验动物。
2
第一节实验动物微生物与寄生虫控制
一、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二、普通级动物
三、清洁动物
四、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五、无菌动物
六、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和寄生虫控制标准
3
一、实验动物传染病的危害
潜伏感染
显性感染
隐性感染
病原携带
4
感染的4种形式
显性感染:具有明显的病症;
隐性感染:病原体携带者,可因刺激而发病,影响实验结果,向外排毒;
潜伏感染:感染的潜伏期,有的很长时间。
病原携带状态:经过感染后耐过感染幸存下来,外观正常,但是影响实验的效果。
5
潜伏感染
实验刺激可能激发疾病;
如:乳酸脱氢酶病毒(LDHV),潜伏感染时会引起乳酸脱氢酶升高,干扰动物的免疫功能,影响实验结果。
绿脓杆菌,在一定条件刺激下会诱发动物患病。
6
隐性感染
如:仙台病毒,是大、小鼠中一种常见病的病原体,流行时感染阳性为50%以上。多为隐性感染,在饲养环境发生变化时,常可急性爆发,造成在动物群体中流行肺炎。
特点:传播快、流行广,呈急性肺炎变化。主要是幼鼠和子鼠发病,成年鼠多呈阴性感染。
临床症状:类似感冒,患鼠打“呼噜”,被毛粗乱。
7
传染病流行的3个基本条件
传染源: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传播途径:空气、血液、消化道、接触等;
易感动物:与动物的种类,年龄,季节有关。
8
1. 动物及实验损失
某些疾病如鼠痘、兔出血症、细小病毒病等的流行,可导致实验动物集体死亡或质量下降,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使正常实验被迫中断。
9

这种病许多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可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流行。
例如:鼠痘病毒,B病毒,狂犬病毒等
10

第三章 实验动物的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中国课件站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1-11-16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