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中医养生2020/8/161中医养生文化中的“五行”五行:火、木、土、金、水五脏:心、肝、脾、肺、肾五官:舌、目、口、鼻、耳五情:喜、怒、忧、思、恐五色:赤、青、黄、白、黑五味:苦、酸、甘、辛、咸五观与五脏的关系人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口中乏味,食而不化,唇干裂;肺有病者,会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流鼻血,不辨香臭;心有病者,舌尖红,或舌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耳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五色与五脏的关系《黄帝内经》的《灵枢·五色篇》提出:“以五色命五脏,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五色:以豆为例,绿豆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为木性;红豆有补血、利尿、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为火性;黄豆益气补脾,入脾经为土性;白豆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属金性;黑豆治消胀,下气,性寒,入肾经属水性。再如:一个五行缺木的人,应多吃绿色的食物,多穿戴绿色的衣服饰品,甚至多些接近绿色的东西。五味与五脏的关系《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食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心相应,可增强心的功能;甘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辛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但是,在选择食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气太旺而克制脾胃功能(木克土);苦味太过又很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气(火克金);甘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而克制肾气(土克水);辛味太过容易造成肺气过盛而克制肝气(金克木);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气过盛而克制心气(水克火)。传统中医认为养生原则:补气养气,因肺主一身之气,肾藏元气,脾胃为“气生化之源”,故脾、胃、肺、肾皆当温补。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故调补自身的元气保持气血畅通对健康长寿至关重要。深秋之月养肺为要十一月是秋季中很重要的月份,预示着秋天即将结束,冬天将要来临,而秋应对的脏器是肺,所以此时要防燥邪之气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饮食上以滋阴润燥为宜。还要多饮水,减少节气造成的干燥之气。2020/8/167秋之食疗保健《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2020/8/1681、以清淡为主,宜偏向寒凉古人有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淡薄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可见素、淡结合的饮食,对健康是有益处的。秋季饮食应当以清淡滋润为宜。宜食胡萝卜、西兰花、花菜、菠菜、豆芽、芹菜、小白菜、薯类等。寒凉食物有豆腐、黑豆、梨、银耳、芝麻、百合、藕、苦瓜等,此外,还有一些润燥养肺的食物,如梨、甘蔗、山药等。少吃过油、过甜、过辣、过咸的东西,少喝甜味饮料。2020/8/1692、晨起食粥,益于养生古人认为“晨起食粥,推陈致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以说,秋季早餐最好喝上一碗粥,不但花钱少,关键是能泄秋凉,防秋燥,益于养生。作为药膳重要成分的粳米或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功能。甘蔗粥、玉竹粥、沙参粥、黄精粥都是秋季药膳粥的精品。2020/8/1610
秋季中医养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