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一)教师备课教师备课采取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的形式,做到集体备课定方向,个人备课出特色。,利用双周五下午教研时间,定期组织开展集体备课,特别是在学期初和单元教学起点时必须进行集体备课。首先确定牵头人,带领学科组搞好集体备课。二是确定备课容,明确集体备课的重点、难点。三是搞好统筹,集大家的意见,牵头人搞好统筹、汇总,形成集体意见。集体备课要建立在个人初备的基础上,侧重于教材分析;研究确定教学重难点;探讨适合的教法和学法。,教师应分析学情,深入钻研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每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严格按照超周备课要求,分课时撰写教案。个人备课要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师自身优势突出个人教学特色。(1)备课标: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掌握课程标准对教学容的目标要求,学科教材体系及编排特点。弄清了解、理解、掌握、熟练运用四个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整体把握“三维”目标的具体要求。(2)备教材:要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材容、重点、难点和知识点。分析各单元之间的前后联系,教学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理清知识结构,充分利用教材设计的各个板块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3)备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准确预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掌握、运用情况,以及学习教学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疑难点,通过分析学情,努力实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备方法:在掌握课标、熟悉教材、了解学生的前提下,确立每课时应采取的教学方法,要重点突出、面向全体、精讲多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仪器设备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法,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法,使课堂既轻松又高效。(5)备活动:要根据教学容特点和确定的教法和学法,精心预设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新模式,教学用语、课堂提问、导语和小结要精心设计,讲究科学性和艺术性,要准确、简练、生动、活泼。(6)备习题:要认真准备例题及插图、示意图等,对课上练习题老师要首先做一遍,同时注意多种解法及易出错的地方,课外习题老师先完成,做到能控制学生做题的时间。精心设计习题要根据学生情况备出层次,符合因材施教要求,确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7)备板书:要规划好板书的位置、顺序、形式、书写的规性,彩色粉笔的利用等,体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让学生通过看板书,把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应分为三个维度。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学重难点:依据《课标》要求,通过集体备课确定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学情,研究教材,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教学难点。(3)教学准备:根据教学需要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具、电教设备、教学课件等(4)教法学法: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容,确定教法和学法。(5)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导入、授新、练习、小结等容。教学过程重点设计教学流程和师生活动。(6)作业设计:设计梯度合理,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既要巩固知识,又要提升能力。(7)板书设计:精心设计板书容,呈现形式,板书要突出重点,体现难点,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8)教后反思:任课教师课后应及时总结反思,将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存在的不足记录下来。要针对不足分析原因,及时调整教学方案。(1)使用统一印制的备课本书写,以课时为单位,每课时1个教案。(2)学校可根据教师、学科实际情况对教案书写提出不同要求。成长阶段的年轻教师要规备课、撰写详案;跨年级、跨学科的教师可根据工作安排和教师主攻方向确定撰写详案或简案。(3)提倡手写教案。有条件的学校可探索电子备课新方式,电子教案循环使用时要修改完善,提升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突出个人特色。,落实课前备课,努力实现备在课前,用在课上,思在课后,真正让教案为课堂教学服务,防止补教案、抄教案现象的发生,切实减轻教师无谓的工作负担。(二)教师上课教师上课要符合新课标理念要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大力推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展“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逐步形成“面向全体、精讲多练、师生互动、技术运用、目标达成、课后反思”六要素为标志的高效课堂教学。教师要严格按照《课程表》上课,不得私自调课或停课,确需调整的应提前提出申请,由教务处协调安排。教师要严格遵守学校作息时间,按时上下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堂。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提前2分钟到教室候课,按铃声准时上课,按时下课,不准随意拖堂。教师上课时不准吸烟,不准酒后上课,不准接打,不准坐着上课,讲普通话,写规字。不准会客随意离开教室形成空
教学常规县里要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