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关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和流域管理的几点思考(04-11-15).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关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和流域管理的几点思考何建兵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上海,200434摘要: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流域仍面临着防洪能力偏低、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流域治理和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根据流域面临的形势,流域综合治理需统筹解决防洪、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重点是太湖堤防和引排骨干河道,区域治理以水利分区为单元,引排结合、清污分流、加强圩区管理、做好城市防洪;流域管理应以法律为准绳,规划为依据,调度为手段,加强协调和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建立起符合国情的流域管理体制。关键词:太湖流域综合治理管理太湖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流域的兴衰也与治水息息相关。太湖治水,始于商周、初兴于“六朝”、盛于唐宋、明清亦能勤于修缮,失修于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多年的艰苦奋斗,特别是1991年以来开展的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取得了历代无可比拟的成就。作为太湖流域的水利工作者,既要关注太湖流域的过去、现在,更要关心太湖流域的未来,流域水利如何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何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继续除水害、兴水利,做好太湖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管理,仍是关系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一、流域治理概况及存在问题太湖流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和经济地位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流域内有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嘉兴、湖州等大中城市,以及众多城镇,城镇化水平高。2003年末流域总人口4069万,%;国内生产总值(GDP)15100亿元,占全国GDP的13%。太湖流域北抵长江,东临东海,南滨钱塘江,西以天目山、茅山为界。流域北、东、南三边受长江口和杭州湾泥沙堆积影响,地势相对较高,形成碟边,中间为平原河网和以太湖为中心的湖泊及洼地,形成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流域内平原地势低洼,地面坡降平缓,每遇长历时降雨,洪水和涝水在平原汇合,河湖水位并涨,加上潮位顶托,排水严重不畅,水位居高不下,并通过河网扩散,造成较大范围的洪涝灾害。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太湖流域的防洪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域内先后兴建了一大批水利工程,有效地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1991年江淮大水后,国务院决定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至2002年底,治太11项骨干工程已基本完成,流域初步形成了洪水北排长江、东出黄浦江、南排杭州湾,充分利用太湖调蓄,“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流域防洪骨干工程体系的框架,具备了防汛抗旱、水资源调度的基本条件,在抗御流域洪、涝、旱灾和开展流域水资源调度、改善流域水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有效抗御了1999年发生的流域特大洪水和2003年特大干旱。流域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流域雨情、工情、水情的变化,仍面临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流域防洪和区域治理标准不高,城市防洪能力偏低,抗灾能力不强,流域防洪形势依然严峻。90年代以来,太湖流域发生的大洪水和特大洪水表明,要抗御流域各种不利降雨时空分布的50年一遇洪水,原规划的流域防洪体系还要进一步补充完善;流域大中城市及中小城镇防洪能力偏低,与建立流域完整的防洪体系目标还有一定距离;由于气候变化、海平面的上升及流域下垫面情况变化,加之圩区排涝能力增强、外河水位涨幅加大、地区性河道淤积严重等一些人为或自然因素

关于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和流域管理的几点思考(04-11-15)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25 KB
  • 时间2020-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