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从大陆—农业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的视角看台湾问题.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从大陆—农业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的视角看台湾问题大陆国家、海洋国家和陆海复合国家的区分,是麦金德和马汉以来的地缘政治学、军事学和战略学等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岛国和海岸线明显长于陆上边界的半岛国家,是海洋国家;没有海岸线的内陆国家和虽然频海但缺乏开阔的出海口或海岸线显著地少于陆界的国家,即为大陆国家。陆海复合国家的地理特征则是:既有广阔的陆地版图和很长的陆地边界,又有漫长的海岸线或与开放的海洋相邻。据此,多年来,把诸如古典时代的雅典、近代以来的英国和日本界定为海洋国家,把古代斯巴达和俄罗斯(苏联)界定为大陆国家,以及将近代以来的法国和美国界定为陆海复合国家等等,已成为学界共识。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和陆海复合文明等概念,正是建立在上述国家分类之上的。在工业时代以前,大陆国家往往以农业立国。在工业时代,大陆国家的众多人口和广阔版图往往也决定了其经济与海洋国家相比具有更强烈的自给自足性质,经济对外依存有限,而不论这个国家处于工业化的哪个阶段。海洋国家则往往倾向于贸易立国,在工业时代来临后尤甚。因此,大陆文明在前工业时代往往属于农业文明,海洋文明则数千年来往往就是商业文明的同义语。陆海复合文明是地理上的陆海复合国家所可能发展起来的文明类型,顾名思义就是兼有大陆和海洋文明的规定性、而且两种特性大体同样明显和重要的文明。在近现代世界上,陆海复合文明的基本内涵往往同时包括:发达的工业经济,广阔的国内市场,农产品的自给自足和发达的海外贸易。十九世纪晚期以来的法国和美国皆如此。诚然,无论是作为国家还是作为文明,大陆与农业、海洋与商业在历史上和理论上并没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自然条件与经济形态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一切依具体的时空条件和历史主体的选择而转移。属于陆海复合文明的国家,一定是地理上的陆海复合国家,如美国;反之则未必,如中国数千年来一直是典型的陆海复合国家,但在改革开放前,中国一直属于大陆农业文明。谈到大陆国家和海洋国家,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陆权和海权这一对概念。这两组概念有联系,但也同样没有一一对应的必然关联。根据笔者对地缘政治学和战略理论的理解,这一对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军事学的含义,分别指的是在特定时段对特定的陆地和海洋包括各自的上空的军事活动的控制权或者压倒性军事优势,二者均是战略性的。二是大战略的含义,分别指的是一个战略力量如国家和国家集团对一个广大的陆地区域或海洋区域,在一个长时期内,不论战时和平时,在商业、政治和军事上拥有的显著的优势地位。本文对大战略的理解,基于已故英国战略思想家利德尔• 哈特的思想 1 。按其思想,战略和大战略的主要区别在于,战略是纯粹的军事概念,大战略所涉及的则除军事外,还包括众多非军事领域,如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本文中的陆权和海权,多是大战略意义上的,至于每一次表述时的具体含义,没有必要一一辨明,相信会家自然心知。无论在经验上还是理论上,大陆国家相对于海洋国家、农业国家相对于商业国家,更易于、也更倾向于获得陆权,但并不必然如此。同理,对于海权,海洋国家之于大陆国家,或商业国家之于农业国家的关系,也是类似的。从大历史的尺度来看,大陆-农业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的差异和对立不失为观察台湾问题的一个有价值的视角。东亚大陆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对于中华民族成长为一个巨大的农业民族,显然是极为有利的;大陆型的自然环境和农耕型的经济生

从大陆—农业文明与海洋—商业文明的视角看台湾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0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