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点之2010届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三复习教案.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点之 2010 届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三复测试要求: 1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2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3 、了解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和太学 4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5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考点 1 、课标指引: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 百家争鸣; 局面的形成概念: ; 百家; 泛指数量多; ; 争鸣; 指争论和辩难, ;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社会背景(原因):社会大变革是根本原因 1 、经济根源:铁犁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 出现了多种经济基础并存的局面;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2 、政治状况: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化;各种力量争论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新的统治阶级还未形成绝对权威,人们的思想不受任何规则限制,尽可以畅所欲言。 3 、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士)层出不穷,对当时社会变革,发表不同见解,并形成来不同派别,出现了; 诸子百家;。 4 、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时期,统治阶级不可能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相反,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 5 、思想文化:从; 学在官府;到; 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成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知识分子,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 诸子百家;。 6 、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总之,百家争鸣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考点 2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主要思想墨家墨子; 兼爱;; 非攻;; 尚贤; 节俭道家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庄子继承老子的学说, 法家韩非子历史向前发展、政治改革、主张法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考点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1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 百家争鸣; 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主要观点: 孔子—— 仁与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本善荀子—— 仁义、以德服人、性恶论、天行有常。探究学习 1 、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学者对各种思想主流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 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 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 D)A .道、儒、墨、法 B .墨、儒、法、道 C .法、儒、道、墨 D .道、法、墨、儒 2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 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C) A. 克己复礼 B. 宽刑薄赋 D. 民贵君轻 3、; 孔子象征着什么? 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观念,还是一种财富?; 在中国,如果有人用这样一个问题去问市民,那么,他得到的回答可能会千差万别,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答案都可能成立。下列表述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C)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 .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 .有教无类 4、;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这段对话表明孔子在政治上主张( B) A.; 有教无类; B. 贵贱有;序; C.; 仁者,爱人; D.; 克已复礼; 考点 3 、了解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和太学 1 、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的现实需要 2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 1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实质? (2); 大一统;; 君权神授;( 3) ; 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3 、太学: ①创立: ⑴中央:汉武帝时期,创办太学。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⑵地方:郡国学校,初建地方教育系统②影响: ⑴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点之2010届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三复习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博士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