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度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2016年急诊科工作总结 2016年急诊科感染工作总结篇一:2016年度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2016年急诊科感染工作总结2016年是我院管理年,急诊科严格落实院感控科的指导思想,规范行为,立足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各级人员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保证安全,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规划,狠抓落实、认真实施、不懈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将2016年感控工作总结如下:一、组织管理1、急诊科感染管理小组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感染管理相关制度及各项技术操作规程较齐全,待进一步完善。2、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能够严格执行院感染科各项规章制度,按时上报感染相关数据。3、科室每周感染自查一次,并有记录。二、环境管理1、我科抢救室、内科诊室、布局不合理没有窗户,但我科在限有条件下做有效消毒,达到消毒效果。2、留观病室只有一间,放6张床,达不到有效床间距。3、内科病房共有病室6个,病床24张,床间距较小,每室每床设手消液,避免交差感染。三、人员管理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欠佳,有待进一步加强。2、新入职医护人员感染知识欠缺,应加强学习,避免培训流于形式。四、消毒隔离1、每日进行空气消毒2次,紫外线循环风灯管每达1000小时更换一次,每周清洗灯管一次,墙体定期擦拭,柜、床物体表面定时用消毒液擦拭,若有污染随时擦拭,床单位终末消毒。2、住院患者使用一次性吸氧装置,因抢救室无氧气袋,仍使用氧气桶,湿化瓶使用后及时消毒,未造成交差感染。3、使用一次性呼吸机管路,未使用的湿化罐每周消毒,能做到及时倾倒冷凝水防止倒流。4、留置导尿患者每日清洁尿道口,清洁会阴部。5、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对特殊感染患者进行单间隔离并有警示标识,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及物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6、细节处理更应加强,比如开启的安尔碘及液体不注明开启日期,止血带超时浸泡等。7、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完善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医疗废物分类及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并进行了专项考核,院感小组兼职质控护士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使院感监控指标达到质量标准。2016年急诊科无感染暴发等不良事件发生,但仍存在很多不足,仍有部分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等问题,将在2017年感染工作中加强管理,加强自查质控力度,逐步改进存在的不足,加强对新入职人员感染相关知识培训,争取将明年感控工作做的更好。急诊科2016年12月2015年急诊科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篇二:2016年度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2015年急诊科工作总结和2016年工作计划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之间,到了2015年的年终岁尾,急诊科在院部的正确领导及具体指导下,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放在首位。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狠抓落实,在兄弟科室的密切配合及急诊科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使我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稳步上升,取得了多方面的好评。一、、科室的基本概况:全科医护人员共18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4人,护师5人,护士19人,“120司机4人;每天有6个医师值班,科主任上行政班,一个医师上白班,一个医师上晚班,一个医师上1线出诊,一个2线出诊,1个3线在家待命出诊。负责”120“出诊每天有4个司机,1线、2线司机24小时值班,保证随时都能出诊救护,3线司机在家待命出诊。急诊科共设有3张抢救床、9张留观床、60张坐式输液椅、1张清创床、保证一次能70个病人输液,留观区配有、空调、电视、饮水机,微波炉,让病人住进后能有家的感觉。我科设有清创室后,小清创、小蓬合、换药、拆线、小包块切除术等都能在我科进行,减轻外科病房压力,方便群众就诊。二、工作主要开展情况:(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现我科每天诊区值班医师分白班和晚班班,实行24小时值班,主班主要负责门急诊病人的就诊,包括内科、儿科及外科的清创缝合、石膏固定等,保证诊断室随时有医师看病。2、“120”急救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分1线,2线,3线,每线有医师护士司机3人组成,1线、2线在医院24小时值班随时调动出诊,3线在家待命,每天有固定的医师、护士和司机负责出诊,如果遇到有同时三起求救电话或突发公共事件时启3线、4线。4辆救护车24小时在医院待命,保证救护电话铃响三声有人接电话,5分钟内调度医师、护士、司机出诊。杜绝以往有病人求救时,找不到司机出诊或等待时间太长的现象。自今年加强对救护车辆的管理,现规定救护车停在医院内,司机每天检查车辆状况,打扫车内外卫生,让救护车处于完好备用状态,重新树立“120”急救新形象,改变了老百姓对“120”的看法,社会效益不断提高。。3、护士白天班至少有5个,晚班2个,夜班有1个,保证
2016年度急诊科护士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