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检测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监测起着重要作用,还可用于其他系统疾病诊断,如糖尿病时尿糖增高,肝胆疾病尿胆色素增高等。除此还可以用于安全用药检测、职业病辅助诊断等。目前临床上多用干化学法分析,具有操作简单、快速、量化比较客观,少量尿液即可一次性获得多项实验参数。但其影响因素也较多,只有掌握影响尿液干化学测定结果的多种因素和解决方法,才能使尿常规干化学测定结果准确可靠。1、pH测定首先做到标本必须新鲜,通过大量实验证实pH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不同温度下氢离子活动不同所引起的,在室温20℃时pH及其他项目结果接近靶值,故测定时,的温度应该控制在20℃。2、尿糖测定因为尿糖试纸后一步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尿液中含有比色素还原能力强的物质时,可见尿糖结果偏低,甚至可以出现假阴性。当尿液中维生素C浓度大于1000mg/L时,尿糖结果会降低,也会出现假阴性。这和血糖值明显不符,在此情况下,应在克服以上影响因素的前提下,重新留取尿液标本,重新测定尿糖,以免误报结果。3、尿比重的测定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尿液中酸碱度及蛋白质的变化直接影响比重的测定,尿蛋白浓度增高,病人尿比重偏高,尿试带实际上是测的尿中离子浓度尿比重偏高,尿纸条检测的是离子强度,尿液中的非离子化合物(如葡萄糖、造影剂等)对测定结果也有一定影响。4、尿蛋白的测定多种物质对尿中蛋白质的测定都有影响,如青霉素可使测得结果偏低,甚至可以出现假阴性,如季铵盐类和喹啉药,可使测得结果出现假阳性,某些洗涤液污染尿时,尿蛋白偏低,所用的试带以测定尿中的白蛋白为主,球蛋白的灵敏度约为白蛋白总量的1%~2%。因此,对于肾病和需要经常检测尿蛋白质含量的患者,对蛋白出现异常结果或其他项目检测的结果异常,应用10%磺基水杨酸法或加热乙酸法,来确认结果的准确性。5、潜血测定女性经血可引起测试结果假阳性,因此,对此类患者必须采取必要的采尿措施,以减少污染,尿试带不
尿常规影响因素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