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风格景观解读日本庭园源自中国秦汉文化,至今中国古典园林的痕迹仍依稀可辩,中国园林从模仿自然山水向文人山水过程中,日本园林逐渐摆脱开诗情画意和浪漫情趣,走向了枯、寂、佗的境界,从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池泉庭到镰仓室町时代的枯山水,再到桃山、江户时代的茶庭,由泊来至和化,迄今已有近2000年历史。日本庭园用质朴的素材、抽象的手法表达玄妙深邃的儒、释、道法理。 用园林语言来解释“长者诸子,出三界之火宅,坐清凉之露地”的境界。日本的园林艺术又称“和式园林”,以幽雅、静谧、深邃、曲折的艺术风格闻名。有“轻灵、细腻、精致、考究”的艺术特点,可大可小,大则幽深静谧,小则精致秀巧。奈良时代:齐明天皇之时(612年),一位百济的归化人在皇居南庭构筑了一座须弥山和一座吴桥。620年,苏我马子在自己的邸宅中也设置了一个方形的水池,并在池中筑起了一个小小的岛,为此他被称为“岛大臣”。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日本庭园的萌芽。历史:平安时代:8世纪末,日本的首都迁往平安京(现在的京都)。那里三面环山,山青水秀,水源、土石、草木等造园材料丰富,为发展园林艺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最重要的是平安时代,日本数次派遣唐使到中国学习各方面知识,也把中国的造园法,带到了日本。这一时期以寝殿造式园林最有代表性。这是从中国引进的一种建筑样式。这种建筑有正殿(寝殿)和厢房,以廊相连。现在京都大觉寺境内的大泽池与名古曾瀑布即为其遗迹。 10世纪中叶到12世纪,净土宗在日本流行,出现了净土式庭园。寝殿造庭园发展成以阿弥陀佛为中心的美丽庭园。参拜者渡过架于大水池上的“反桥”(拱桥),经过中岛,最后到达御堂。净土式庭园:平等院(京都)创建于平安时代的毛越寺(岩手县)的“曲水宴”镰仓时代: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战胜平氏,以镰仓(神奈川县)为根据地,建立了“幕府”,开始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时代——镰仓时代。这一时期,在京都,仍然流行净土氏庭园。而在幕府所在地镰仓,由于禅宗的兴起,出现了禅寺园林。庭园也从平安朝的池泉舟游式,演变到以禅宗为中心的回游式庭园。佛教僧侣是当时主要的庭园规划设计者,那些专门从事造园活动的僧人,被称为“石立僧”。由临济宗僧人梦窗疏石创作的西芳寺庭园。庭园由枯山水和池泉回游式庭园两部分组成。室町时代: 室町时代是日本庭园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技艺精湛的造园家。室町幕府的第一代将军足利尊氏和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都是园林爱好者。 足利尊氏的府宅中有假山泉池蓬莱岛,宛如仙境。他还聘请庭园设计名家梦窗国师建造了天龙寺,寺中的曹源池庭园,是日本第一个被指定为国家特别名胜的地方。 足利义满则建造了如今亨誉世界的金阁寺。金阁寺,融和了和样、天竺样、唐样三种样式,如今已成为京都的一张名片。
日式庭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