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课题结题报告洪梅镇第一小学杨莉中国剪纸艺术博大精深,就是我们美术教学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怎样更进一步的搞好小学美术剪纸教学,使我们的民族艺术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有待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并为之不懈地努力。我通过一年多实验研究,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一些想法。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谈一谈对剪纸教学的特点与方法。,欣赏剪纸作品,提高学生兴趣。剪纸教学不同于其她的美术教学,它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模仿能力、创造能力、吃苦能力都要强,另外,还要具备对民族艺术深深的热爱。鉴于此,每年开学的第一课,我将其订为艺术欣赏课。分三步进行:①讲解剪纸的起源、流传与用途。②运用多媒体欣赏剪纸作品,学剪简易纹样。③讲解剪纸与刻纸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这样讲解、欣赏、动手实践三步曲后,学生一般都会产生想学剪纸的浓厚兴趣。近代哲学家、教育家第思多惠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打破常规,以创作为主。传统的剪纸教学方式就是一种“被动式”教育,学生往往不能主动的获得,而就是被动的接受。这种“被动式”教育教师一般不做理论分析,也很少做到从理论上启发学生,而就是靠发样品、学生临摹,然后自己熟能生巧去创作。我认为这势必造成学生的一种惰性心理,总就是想向老师要样品,而抹杀了自己内在的自我创作的灵性,这也就是制约剪纸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现象,我运用了“学生创作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教学方法。具体方法如下:⑴传授基本知识,熟练基本技能。学习素描、彩画、国画这些课,基础训练就是相当重要的,剪纸也不例外,学习剪纸,从剪团花入手,学生接受的会更快些。首先练习剪基本纹样:杏花、五星装饰花、二方连续纹样、弧形纹、凸凹纹、角文、月牙纹、水波纹、螺旋纹、锯齿纹等等。经过一段时间的联系,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这些纹样,手与剪的配合也已经熟练。这时要求她们自己创作团花。条件就是:①要用上所学纹样。②设计的团花要有节奏感,疏密结合,方圆结合。③图案新颖,花形明确。每堂课都进行逐一辅导,几周过后,每个同学几乎都能自己设计并剪出一幅较好的团花,同时也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⑵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创作。搞主题创作主要分两步进行:①了解创作的特点与表现方法。教学中我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先给学生出示几篇范画,让学生仔细观瞧,瞧后总结出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好处就是学生在积极观察思考后,能增进对问题的认识,比上来就讲效果要好得多。在提问总结后,把剪纸创作的特点写在黑板上:①高度精练,②平视构图,③夸张变形,④整幅连接,然后对这几条逐一进行讲解。讲完理论往往先让学生创作设计一幅剪纸体会一下,并将其剪下来。先讲评,再讲剪纸的表现方法。剪纸的表现方法放在这时讲,比紧跟剪纸的特点后面讲的效果要好许多。因为这时学生已经经过了实践,发现了自己的问题,正盼望着解决的方法。那么剪纸的表现方法就是什么呢?就是阴刻与阳刻。阳刻就是通常就是采用红纸黑纸或其它颜色的材料剪刻出来的单色剪纸作品。阳刻剪纸的特征就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就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而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就是它的线条不一定就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就是块状的。其次就是阴阳
传统剪纸艺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