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消毒隔离科感染及传播的危险因素宿主病原体环境因素如:年龄性别民族职业婚姻状态遗传特性既往史免疫状态如:生物性(细菌、病毒)化学性(中毒、烟雾)物理性(损伤、放射性)等等如:温度、湿度地理位置拥挤住房水食物空气污染等等感染性疾病传播动力学流行三角宿主(人)病原体媒介物或昆虫环境影响感染流行的综合因素主要内容一、常用消毒剂的选择与配置方法二、常用消毒剂的监测与质量控制三、临床常用的隔离技术四、多重耐药菌的消毒隔离措施五、强调手卫生消毒灭菌原则: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等,再消毒或灭菌;其中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后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次性使用或一用一灭菌。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氧气湿化液应用灭菌水。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环境、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受到肉眼可见污染时及时清洁、消毒。对治疗车、床栏、床头柜、门把手、灯开关、水龙头等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被病人血液、呕吐物、排泄物或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于少量的溅污(<10ml),可先清洁再消毒;对于大量血液或体液的溅污(>10ml),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然后再清洁和消毒。人员流动频繁、拥挤的诊疗场所每天应在工作结束后进行清洁。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病房、保护性隔离病区(如烧伤、血液病区)、多重耐药菌污染的诊疗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拖布头和抹布宜清洗、消毒,干燥后备用。推荐使用脱卸式拖头。我院常用消毒剂消毒剂的有效成分含量表示1、消毒剂的体积浓度,是指100万个体积气体中含有某种气体体积数,用1/100万(ppm)或1/10亿(ppb)表示;2、固体对固体以质量百分数(w/w)%表示,意为每100g固体消毒剂中含有效成分多少克,用某物含质量分数百分之多少表示;3、液体对液体以体积百分数(v/v)%表示,意为每100ml溶剂中含有效成分多少ml,用某物含体积分数百分之多少表示;4、固体对固体以g/l或mg/l表示,意为每升(L)溶剂中含有效成分多少g或多少mg,用某消毒剂含有效成分多少g/l或mg/l表示。1ppm=1mg/l=1/100万即100ppm=100mg/l=%
消毒隔离知识培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