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1984年4月1日国家标准局公布实施的文献标准定义是——“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含有三大要素:记录有知识、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有一定的记录手段或方式。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即为中医文献。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中医文献学主要研究中医文献的著录、考订与整理,以目录、版本、校勘为核心内容。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式:①善本影印:文物、艺术、学术价值较高,刻印与抄写较好的版本。②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一类工具书。③从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的总名。P4中医文献的载体于形制文献载体是指用来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甲骨文:是在殷商时代用坚硬的契刀凿刻于龟甲或兽甲上的,故甲骨文又称为“契”、“契文”、“殷契”、“殷文”等。金文: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多铸于乐器钟、礼器鼎,故又称“钟鼎文”。其中大多是凹下的阴文,称为“款(刻)”;也有一些是凸出的阳文,称为“识”。缣——细绢。帛——丝织品的总称。简牍:简是狭长的竹片。牍是比简更宽大的木片,二者经过加工后作为记录文字的材料。卷轴是纸张(纸卷、卷子)发明至雕版印刷术发明之间盛行于六朝隋唐时期的主要文献载体和书籍形式。书籍制度:为了避免散乱,将各种载体的文献加工装订成一定的形式,便于阅读保存,这就是文献的装订制度。根据中医文献的具体历史情况,古医籍的装订制度可分为简策、卷轴、册叶三种。简策制度是将竹木简牍用编绳串联成策,予以保存的制度。卷轴制度是将帛书或纸叶用书轴卷成卷子,予以保存的制度。册叶制度是将纸卷、写叶或印叶用各种方法装订为整册,予以保存的制度。册叶分为: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中医文献的目录目录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导文献的工具。目录学是研究目录的形成和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正文:是一部目录的主体,有著录、提要和小序3部分组成。提要:也称叙录、解题、书录,是用以揭示与报道图书文献的有效方法之一。提要分为:叙录体提要、传录体提要、辑录体提要。小序:是指各种分类编排的目录书中的部序和类序,是和总序(前言)相对而言的。官修目录:是由政府组织人员调查国家藏书之后修撰的国家藏书目录。官修目录的特点:著录完备,包罗宏富,且多是综合性目录,篇幅较大,收录较全。史志目录:是指史籍中含有的目录,包括史书目录和方志目录。史志目录的称谓:“艺文志”、“经籍志”私家目录:是指个人编撰的私人藏书目录。我国历史上最早编修私人藏书目录的是南朝刘宋时期王俭的《七志》和梁·阮孝绪的《七录》。《医藏书目》由明·尹仲春撰,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专科书目。《中国医籍考》,(日本)丹波元胤编,收辑我国自秦汉至清道光年间历代医书2383种。《宋以前医籍考》,(日本)冈西为人编,该书收集我国宋代以前已佚和现存的医书1860种。《中国医籍通考》,严世芸主编,该书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部中医古籍目录,共收书9000余种。《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薛清录主编,收录了全国150个图书馆馆藏的1949年以前出版的中医图书13455种,是迄今为止收录范围最广、种类最多的中医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是由《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等人遵照乾隆的旨意,将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所撰写的采入和未采入的古籍提要汇编而成
中医文献学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