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篇:韩愈名家名篇:韩愈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唐代散文学兼诗人。性秉直,居官仍不改其性,故屡被贬。累官至吏部侍郎。他和柳宗元都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为了整顿旧时秩序和振兴儒道统而提供学习古文,乂为了宣传古道而写作古文。他对古方创作的要求是,“必出入于仁义”,“词必已出”、“文从字顺各识职”(《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唯陈言之务去”(《答李翊书》——、“帅其意不帅其辞”(《答刘正夫书》)。因忠于古文,其成果颇硕,《原毁》、《进学解》、《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杂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叙》等都是优秀作品。在诗歌方面,他推崇陈子昂、李白和杜甫,是韩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或反映时事,或写中下层文士的政治失意和个人遭遇,都很有特色,如《汴州乱》,《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启》、《早看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等。古诗往往规模宏大,才气纵横,气势雄伟。为了矫正大历诗的平庸、熟俗,他探索了诗歌发展的新路。不过象《陆浑山火》、《南山》、《石鼓歌》、《月蚀》等,故意搜集险怪,过分散文化、议论化,有伤诗意。生平详见《新唐书》卷一七六。有《韩昌黎集》。杂说四【题解】本文选自《韩昌黎集•杂说》,题一作《马说》。本文题从通行古文选本。全文采用“托物寓意”手法,以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揭示深刻社会问题。说乃一种文体。【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枫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马也!师说【题解】本文见《昌黎先生集》。为作者赠李蟠之作。主旨在于阐明帅道。“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帅。今之世,不闻有帅;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帅。”(柳宗兀《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帅,其为感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帅之。吾帅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帅之所存也。嗟乎!帅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帅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帅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帅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白工之人,不耻相帅。士大夫之族,曰帅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
名家名篇:韩愈【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