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宣化上人主讲一九七四年于美国加州三藩市金山圣寺前言《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不久就要出版了,宣化上人嘱我写个序。我才疏学浅, 对佛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功夫都很不够,故对这个工作,实在很不敢当。现在这里,只能和读者大众来共同研讨. 作个引子。根据历史记载,《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伟大的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关于这事的因缘时节和详细经过,上人在‘浅释’前面的释题部分, 有比较详细的说明,非常生动有趣,读者可以共享。本经是一部既概括简短,而又十分重要的经典。读者试想: 汉明帝自从永平三年某夜梦见‘金人’以后,为什么对此便念念不忘?后来经过大臣们四年多郑重其事地历史查考和研究分析以后,确认在西方印度有佛出世,并留有与中国儒、道之教有所不同的教理。因而明帝特地组织了一个具有十八人之多的探访团,西去印度求法;结果在中印度的地方,遇到了二位神通广大的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请问读者:佛经种类数量浩大:真是汗牛充栋,为什么这两位神异高僧, 会首先选择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把它传到中国来呢? 决非偶然!读者诸君,请您带著这个问题,来读一下这部经典吧!等您读完之后, 您对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有些人说,这是一部讲小乘佛法的经典。其实不然。这部经典,佛并不是在一个专门的法会上说的,而是在佛涅槃以后,由他的弟子们,把他一生所说的一些警句,择要系统编集而成。也就是宣化上人所说的:这是一部‘佛的语录’。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因此,这部经典实在既不能说单只是小乘佛法,也不能说单只是大乘佛法;而是综合佛一生所说的大小乘全部佛法。这部经典,实在集结得很好,充分反映了佛说法的全部过程。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从小乘的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四果开始,而至申述‘念等本空’: ‘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 ‘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强调‘真假并观’: ‘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以及‘无著得道’: ‘不为情欲所惑, 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进而阐明中道要义: ‘处中得道’‘清净安乐’;最后则归结于佛法的根本真理: ‘生即有灭’以及‘达世如幻’。通过有生有灭如幻如化的相对真理,而达到真实不虚、如如不动,乃至动静一体的大乘绝对真理。当今西方社会,虽然物质文化已达高度文明,但是一般群众的道德堕落,物欲横流,淫欲泛滥,以至社会紊乱,犯罪率高,精神失常者多,杀人放火,无奇不有,乃至怪病丛生,蔓延世界,单靠法治、医治,不济于事。在此时刻,宣化上人,只身西来,把佛法带来西方世界,弘扬不遗余力,真可以说是适时之雨。在这部经中,从第二章起,有很多章节,一再强调要: ‘断欲绝求’、‘割爱去贪’、‘舍爱得道’、‘财色招苦’、‘色欲障道’、‘欲火烧身’、‘意马莫纵’、‘正观敌色’、‘欲火远离’、‘心寂欲除’,乃至‘直心出欲’。在四十二个章节中,共有十一个(四分之一强),反复强调断欲割爱,绝求去贪,直心离欲的问题。由此可见,断欲去贪对修道得道的重要性了,这也可知,上人所以要作此浅释和出版此经的苦口婆心了。所以,实在也可以说,这部经典,真是拯救目前西方社会,乃至世界各国社会,因误用物质文明而产生严重流弊的一帖良药了。蔡宽净写于柏林根市国际译经学院一九九四年八月二十二日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佛说四十二章经》,这部经的名字有七个字,这七个字有通、有别。通,就是这一个‘经’字,这是一个通名,佛所说一切经典的通名就叫‘经’。在‘经’的上边又有一个别名,别名就是这一部经自己的名字,它一个特别的名字,和其他经不一样的名字。这经就好像我们人都叫人,这是一个通名;人又有自己的名字, 姓张的叫张某某,姓李的叫李某某,都有一个自己的名字。佛说经也是这个样子, 有通名,有别名。‘佛说四十二章’是这部经的一个别名,别名里边又分出来这部经是人法立题。人,佛是人;四十二章经,是法,所以叫人法立题。这部经是佛所说的法,佛的弟子在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一章一章地结集在一起, 这也可以说是佛的语录,把佛所说的话,聚集在一起,成为一部经。四十二章就是四十二段的语录。这是最初传到中国的经,由迦叶摩腾、竺法兰两位尊者用白马驮经到中国,在洛阳那儿就造了一座白马寺。白马寺是皇帝造的,就是在汉明帝的时候。汉朝时,佛法就传到中国了,这是佛教在中国最初的一个开始。可是当时中国盛行的是道教,佛教传到中国,道教有一些道士就生了妒忌心,对皇帝说: ‘佛教是假的,是外国的宗教,不是中国的,所以不应该令它在中国流传,要把佛教赶出去!若不把佛教赶出去,就要来比较一下。’ 怎么样比较呢? ‘把佛所说的经典和道教所说的经典放在一起,用火烧。谁的经典若烧了,谁就是假的;谁的经典若烧不了,就是真的。’ 当时道教有一个道士叫褚善信,他是道教的首领,带著五百个道士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