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秋节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秋节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doc中秋节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屮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刀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刀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H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刀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來,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刀”。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他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鄂伦春人祭刀时在鉤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扌II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I'的月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刀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刀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刀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刀神回天四个阶段。蒙古族“追月J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刀亮西下,“追刀”不止。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刀饼。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刀亮上。徳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徳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吋传來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述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小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述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Z情的对歌,仿佛刀亮也听利为Z动情动容。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彖刀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

中秋节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20-08-25